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普通读者/情节背后的情节\米 哈

2025-01-24 05:02: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怎样的情节最引人入胜?那可能是“情节背后有情节”。当读者看到角色的一个举动时,是否感到其背后隐藏的原因?这些隐藏的部分,正是“情节背后的情节”,而角色的个人故事,往往是这隐藏情节的核心。

  为了写好情节背后的情节,我们需要预备一份完善的角色小传。角色小传使角色变得立体,也为隐藏情节注入血肉。哪怕是一个大奸角,他也可能有心理伤害,甚至藏着不为人知的恐惧。这些细节,令角色不再是功能性的叙事工具,而是像真实存在的人物。

  要为角色建构小传,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生理设定、社会设定与心理设定。编剧大师拉约什.埃格里(Lajos Egri)在其著作《戏剧写作的艺术》中称这三个设定为“三度空间”,也就是塑造完整角色的基础。生理设定指的是角色的外貌特征、身体状态和行为表现,包括外形、脸部细节、谈吐、衣着等;社会设定则涵盖角色的出身、教育、职业、社会地位及所处的文化;而心理设定则是前两者的综合结果,反映角色的内在动力、情感或恐惧。

  以一个推理小说里的杀手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他的生理设定为:身材瘦削、面容苍白、右手手背有一道烧伤疤痕。他总是穿着洗得泛白的衬衫,背脊微驼,说话结巴且声音沙哑。接着是社会设定,他出生于贫困家庭,母亲早逝,父亲酗酒并从小虐打他。少年时,他曾被学校老师鼓励画画,但因经济问题而放弃,成年后只能靠打零工度日。最后,心理设定揭示出他的内心世界:他深埋着成为艺术家的梦想,但在屡次被拒绝后,逐渐对世界产生仇恨。他认为掌控他人生命是唯一能让自己被记住的方式,于是选择了冷血的犯罪道路。

  这样一个角色,即便作为大反派,也不会让人感到单薄。相反,他的执念(想要成为艺术家,想要被人记住),让他具有一种扭曲的魅力,也如埃格里所说,这种执念往往也是角色行为的最大驱动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