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第四面镜子\胡一峰

2025-03-19 05:02: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关于镜子,唐太宗的话广为人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没想到镜子的校正作用竟然对机器人也适用。我看到报道,科学家通过让机器人照镜子帮助它加深对自己的理解。当然,这面镜子不是铜器、不是历史,也不是同类,而是带摄像和信息传输功能的“智能镜”。摄像头记录机器人的动作,再传递给它。照镜子的机器人一开始只是简单观察,慢慢地就学会了用镜子来调整自己。

  照镜子的视觉学习方法创造了机器人提高自己的新途径,同时降低了它对人类编程的依赖。对于机器人来说,其意义是巨大的。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或许也有启发:最好的自我提升办法就是以己为镜,自己是唐太宗的三面镜子之外的第四面镜子。梁启超被许多人视为“善变”,但他曾多次说过“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所谓我操我矛以伐我者也”,其意正是以自己为镜,修正自我。《世说新语》记载,桓温和殷浩齐名,桓问殷:“卿何如我?”殷答道:“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宁作我”是对自己本心本性的坚守,而其前提是与自己长期“周旋”,不妨理解为不时照一照作为镜子的“我”。

  实际上,虽说当局者迷,但最了解自己的人其实还就是我们自己。随着年龄增长,我对此的感悟更加真切。不敢说像梁启超那样自我超拔,也不敢说像殷浩那般哲理满满,即以过日子来说吧,跋涉生活山野日久,越明白自己的伤痛藏在身体或心灵的哪个角落,也越清楚人生路上哪座山自己无法翻越,哪条河无力趟过,哪一片绿洲林荫才是自己的舒适区。那么,我们不妨像机器人那样,站在这第四面镜子跟前,详察细省,找到可欲和可及之间的平衡点,透过世相纷扰,看清前方的自己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