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一百周年。位于广州的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近日推出“‘博爱’与‘天下为公’─孙中山题词展”,参观者络绎不绝。
大元帅府旧址是众多历史大事的策源地。孙中山先生先后两次在此建立革命政权,领导护法运动,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展厅内泛黄的手稿和珍贵的文物,无声讲述着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此度过的那一段峥嵘岁月。如今,这座由明黄色外墙与罗马式拱券构成的建筑群,虽历经风雨洗礼却依然矗立不倒,廊柱上的斑驳印迹,记录着那些波澜壮阔的世纪风云。
作为民主革命的发端地和试验田,广州是孙中山革命生涯的重要见证地。也因此,这座岭南重镇的青砖黛瓦、阡陌巷隅,都铭刻着这位民主革命先驱的历史足迹。中山大学的康乐园内,“要做大事不可做大官”的训诫穿越百年时空,在这座他亲手缔造的高等学府里迴荡;在七十二位辛亥英魂的长眠地黄花岗烈士陵园,孙中山挥毫写下的“浩气长存”四字,至今仍在花岗岩上泛着觉醒年代的微光;越秀山巅的中山纪念碑穿透云海俯瞰羊城,与半山处粤秀楼的“孙先生读书治事处”遗址静静对望,诉说着先驱者跋山涉水的壮阔征程。
今天的人们怀念孙中山先生,不单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缅怀,更是对百馀年前那场未竟求索的传承和赓续。先生当年在《建国方略》中勾勒了一幅蔚为壮观的现代化图景,提出以铁路港口构建实业动脉,以民权实践培育民主基因,这种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发展观点,至今彰显思想锋芒;其“引进而不依附”的开放哲学,在当今技术“卡脖子”的困局中更显灼见;他所倡导的“民生主义”,也始终提醒我们,发展现代化必须守住人性的温度。某种程度上而言,留给今人的这些启示和思考,就是这场跨越时空的追思最重要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