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房产要价五十万,你出价四十五万,另一位买房者出价四十八万。你愿意提高买价吗?哈佛大学商学院行为科学教授Max Bazerman说,这时你该自问:如果买不到这个房子会怎样?
谈判专家Bazerman认为,了解自己的偏见能增强谈判效果。在谈判桌旁入座前,应该先做好功课,不但得了解对方想要什么,也要明白自己的局限在哪里。我们多半认为自己的贡献最大,自己的利益最重要。团队合作时,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贡献而低估他人的。人们也往往会低估配偶的功劳,但过分自信可能犯下大错。棒球、篮球、足球运动员“待价而沽”时,如果要价太高,买家放弃,日后可能就“一蟹不如一蟹”,从“明星”沦为路人。如果我们能尽可能摆脱自我中心的陷阱,暂时搁置个人的“身份”标签,就能想出较为公平、合理的解决之道。
有时赢得眼前的赌斗会让你最终失利。价格战打得热火朝天时,我们可能意气用事,觉得非赢不可。但冷静下来,退后一步权衡利弊,可能就会发现没必要和对方“死磕”。还有,钱不是唯一要素,有时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考虑。比如,和出租车司机讨价还价,可能便宜几块钱,但你的约会对象或因此觉得你斤斤计较,并非良配,这就得不偿失了。
总之,谈判总有得失,不可能全无风险。关键是守住本心,明确底线,做好功课,有备无患。如果幻想自己能像影视剧中的主角魅力四射,迷住对方,或者像黑社会老大那样靠威逼制胜,那都是白日做梦。私人谈判如此,国家之间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