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墟 里/多和陌生人说话\叶 歌

2025-05-16 05:02: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心理学家Julie Coultas的父亲是位“社牛”,特别擅长和陌生人交流。作为一个内向的孩子,她小时为父亲在超市随便找人搭讪感到尴尬。但日后她在研究中发现,和非熟人交流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大有好处。

  心理学家把人际关系分为“强”、“弱”两种。前者指家人、好友、恋人等亲密关系,后者泛指陌生人以上、“强”维系以下的所有关系。Julie上班路上常碰到一位卖热狗的小贩,她发现和对方打个招呼、閒聊两句会改善她一天的心情。哪天没见到这位小贩,她就会隐隐不安。和非熟人看似随意、肤浅的交流不但能增强安全感、幸福感,而且会带来惊喜。和熟人交流,我们了解他们的背景,一般能预估他们的观点,反倒是从非熟人那里可以学到新东西。疫情期间人际关系方面最大的损失不是和熟人的联系,因为大家一般会努力维持此类关系,而是和非熟人的联系,如宠物店的服务员、校园保安等。

  和陌生人交流存在风险,也可能引发误解。Coultas表示不是提倡无谓冒险,而是主张在安全的公共场所多和非熟人交谈。如果怕引起误解,可以开诚布公地说明自己此举只是出于友善,对方不愿谈话即可放弃,不必往心里去。和陌生人交流可分三步。首先是打个招呼,开始谈话。“破冰”后如果遭遇冷场,可分享一点个人情况或寻找无关紧要的共同话题,比如天气。最后,抓住时机结束谈话,不必硬要“尬聊”。

  心理学家的建议很好,但为人处事必定受到文化习俗、社会风尚的制约。在内地的大城市,不知有多少人能做到毫无心理障碍地和陌生人聊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