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食 色/螃蜞馄饨\判 答

2025-09-02 05:02: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如果你生在江海交汇的滩涂边,小时候一定有这样的经历:脱了鞋光脚踩进泥里,瞄准那些指甲盖大的小洞,手指往下一探,便会有体型极小的螃蟹“嗖”地窜出来,都来不及跟你对视,就逃之夭夭。现在懂得扰人清梦不礼貌,但在当时,只顾着享受徒手“拆盲盒”的乐趣,毕竟,这可是抓到了螃蜞。

  很多人还不知道,就这丁点大的螃蟹,早已让江浙沪的老饕们集体上头,味鲜、价廉。因为靠吃滩涂里的硅藻小螺为生,肚子里没什么肥油,反而一股脑浓缩的海潮味。掰开壳,倒是真能看见蟹黄,米粒大,却亮得嚣张,那股香并非大张旗鼓,就像躲在墙角说的悄悄话,此中奥妙,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

  说到底,螃蜞的确是“庶民”。所以外号比本名还响当当:蟛蜞、嘟噜蟹,个个自带音效。两节拇指长,灰里带绿,远看就像一块会动的青苔。跟大闸蟹那种“横着走”的气势不同,牠一向以速度取胜,繁殖力惊人,秋风起时,有水网的地方就有牠。但一定要水质极佳的地方,才能出落得没有腥气,带着泥土的厚重感,鲜香扑鼻。水乡人喜欢用牠做粥,广东则有著名的“螃蜞酱”,在江南一带,能吃到螃蜞馄饨,那可是有福气。拆这种蟹,难度可想而知,简直是把朴素美学用到极致。刚出锅的馄饨貌不惊人,但一吃下去,绝对鲜掉眉头。独特的河鲜味此起彼伏,再细细嚼,还能感受到蟹黄的浓郁铺满整个口腔。这一口馄饨已足够惊艳,汤汁更是数一数二,螃蜞在煮的过程中释放出精华,让整锅汤都带着鹹鲜,比其他的海货更浓,几乎不用加其他调料,一点盐,一把葱花,就像潮水漫过堤岸,款款而至让口齿生津的那缕回甘。路漫漫江湖浩荡,也都凝于舌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