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竹门日语/寄 宿\简嘉明

2025-09-05 05:02: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有家长为子女申请入读香港为数不多有宿舍的中小学,希望子女学习独立和守规,减少对父母及家佣的依赖,在本地而言,这是比较特别的安排。

  大学生入住宿舍则较顺理成章。既然已进高阶学府,跟同学住在一块,既可方便安排上课及课外活动的时间,也有利融入群体。在扩阔社交圈子之余,加速增加对学校的归属感,无疑有利建立愉快的校园生活。

  笔者读的小学、中学及大学都设宿舍。小学和中学在同一学校,由于校园面积大,拨一两层校舍作宿位不是问题。然而,只有很少数人会选择寄宿,大多是家在澳门或父母长年不在港的同学,生活方式对其他同学而言是颇为神秘的。由于宿舍不对外开放,所以我们都没看过宿生的实际居住环境,只知她们有舍监照顾,传闻规矩如校风一样极为严格,课后时间分配都要按规定,连“开夜车”温习也因不利健康而不被容许。在同学心目中,寄宿生活跟同龄人的成长方式大不同。

  大学时期,学校的宿位不足,申请寄宿有计分制。家居距离、课外活动数量、在校的贡献等也是分数多寡的关键,因此不少人为了宿位加入不同范畴的校队外,也会主动当宿生会职员和担任院系代表等,笔者就是其一。大学自由的生活是不少人难忘的成长经历,现在的大学宿生可能宁愿在房中上网打机,但在智能手机还未面世的年代,宿舍大厅就是主要的聚集场所。尤其男生或男女生共用的宿舍,门禁没那么森严,晚上不少人在聊天、开会、吃宵夜,非常热闹。不过当时我住女生宿舍,规矩比较保守,晚上有门禁、非宿生不能留宿、日间只容许男生在大厅短暂等候。相信现在的大学宿舍已不会这样。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