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墟 里/叙事心理学\叶 歌

2025-09-08 05:02: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认知科学家早就发现人不善于记住过往事实,但这是进化的必然结果。我们需要掌握的不是某次进入山洞碰到一只熊的所有细节,而是“暗处隐藏危险”的教训。心理学研究进一步证明,如何诠释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心理健康大有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Jonathan Adler指出,客观事实无法改变,由此产生的故事却可能千差万别。先抑后扬的“救赎故事”远比先扬后抑的“霉运故事”鼓舞人心。将最初的挫折和最终的胜利联系在一起,自我人生叙事会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反之,故事开头形势大好,之后越来越糟,人会感到沮丧、失望。听来像老生常谈,但Adler发现,讲好人生故事具有极强的疗癒功效。如,接受戒断治疗者如能将最后一次酗酒视为人生转折点、是此后清醒的基础,戒酒就能坚持更久。

  不过,生活中的挫折不会都有个光明的结尾。如,身患不治之症者很难讲述战胜病魔,重获健康的正能量故事。此时就要用“和解故事”来自我调整,吸收重大变故的负面效应,有时还要重新审视对自我的评判。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如果将孩子的情况视为人生历练,是促进自我理解和成长的机会,他们的心理压力会大大降低。神奇的是,这种区别不但展现在自我报告中,而且能通过实验测试出来,因为在态度积极的父母身上,保护细胞的染色体末端的受损程度和受损速度大大减缓。

  针对无可挽回的人生挫折,能想通道理,自我调适也就意味着获得了诠释权和自我决策的能力。归根到底,叙事心理学揭示的是人类通过讲故事掌控自己命运的策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