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久病床前有AI \胡一峰

2025-09-17 05:02:2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人类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死亡,正所谓“做了皇帝想成仙”,前不久在青海黄河源发现的石刻,就被认为记录了秦始皇使者求长生不老药之事。肉体永存的问题既然解决不了,便追求用保存的记忆覆製AI的自己,也是“想成仙”的高科技翻版。再如疾病,很多病虽不致命,却难以痊愈,让人长时间缠绵病榻,行动、思想都受到束缚。又如孤独,有的人喜欢甚至享受孤独,但恐怕极少人愿意长时间、被动地处于孤独之中。而当衰老来临,疾病往往随之,孤独亦不甘落后。老、病且孤独,是死亡的彩排。这个时候,人不仅需要生活的照料,更需要心理支持。

  然而,“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俗话不是为“不孝”辩护,而是对现实困境的揭示。许多老人特别是久病的老人,确实承受着身体病痛和亲人疏远的双重折磨。AI的发明,带来了曙光。以老人陪伴为功能的AI,掌握老年病的护理知识,能够实时捕捉“爷爷”“奶奶”发出的身体信号并作出判断,更重要的是,它还是极有耐心的倾听者,可以日复一日、毫不厌烦地听老人讲述过去的事,甚至宣泄负面情绪。

  当然,“久病床前有AI”,未必是那么美好。儒家文化浸染下的人,向往的是子孙满堂,如果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竟然落在AI手里,那和“久病床前无孝子”甚至“绝户”有什么差别呢?如今已变老或即将变老的国人,作如是想的恐怕不在少数。不过,形势比人强,就像工业化使核心家庭成为家庭的主流形态一样,智能化也会让AI分担原本由家庭成员承担的任务,“久病床前有AI”大概率会成为现实。既然如此,不妨趁早和AI多多接触,建立“感情”,这样,即便真到了那一天,陪伴你的AI不用从USB端口接入你的资料现学现卖,想来也就更有可能成为床前“孝子”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