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朋友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文件整理到一半,临时出去买了杯咖啡,喝两口接着再写,发现很难再续上思路,原本还有一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硬是多花费了两三个小时才收尾。
翻看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里面有一篇写到他在创作时有不喜欢被打扰的习惯,曾经对太太预先打招呼“今天你不要睬我”。他把理由向太太解释,在他的家乡浙江石门湾水乡地方,操舟的人有一句俗语,叫做“停船三里路”,意思是说船在河中行驶的时候,倘使中途停一下,会慢三里路。因为将要停船的时候必须预先放缓速度,慢慢地停下来,而停过之后再开,起初必须慢慢地走,逐渐地快起来,然后恢复原来的速度,这期间至少耽误三里路的行程。
作家刘震云讲过一个同样道理的故事,他的外祖母身高只有一米五六,但却是方圆几十里割麦子的“头把镰”,速度特别快。问她为什么割得比别人快,她说割麦子时一弯下腰,就从来不直腰,直了一次腰就会想直十次、二十次,自己无非是在别人直腰的时候,割得比别人快一点罢了。
二○二五年田径世锦赛正在进行中,笔者作为一个马拉松爱好者,全程观看了男子选手和女子选手的马拉松比赛。举办地东京高温,对选手是极大考验,四十二多公里的赛程里设置了多个补给点,但顶尖的选手去赛道边取水时不会放慢速度,更不会专门停下来取水。几步之间即定胜负,速度一旦降下来,经常追三里路也不一定能赶上去。
想到自己这些年,因为各种原因走走停停,耗费了不少心力体力,却没有什么大进步。像乐器学习,买过笛子也买过口琴,每个爱好都在刚有点眉目的时候放了下来,结果自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被束之高阁。停船耽误了三里路还能再追,我的很多爱好与打算,却是停船后直接“搁浅”在了原地,从此再没有起锚,留下许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