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有很多俗语都令人会心微笑,但同时寓意深远。例如“唔怕生坏命,最怕改坏名”,具心思的名字不一定能令人改变命运,但可以是一个具代表性和令人有自信的名称,足可让人一世自豪。从前有些笃信命理的人士,他们诞下新生婴儿,或会商请专业人士为婴儿取名,以求婴儿健康长寿,以至长大后平步青云。这也许是传统的思维,但也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另一方面,名字就是一个名词,它有一个独特代表意义。合适的名字能让人物或物件展示明确身份和涵义。
艺术家创作的时候,很多时都要为其作品构想一个合适和有特色的名称,借此吸引受众的注意,亦可让作品呈现特性。翻译家处理作品之时亦要仔细考量,如何将原作的名称或内容翻译到位,既不失原文意思,成品亦更容易获得受众理解。戏剧家钟景辉King Sir自上世纪中叶引进不少西方翻译剧到来香港剧坛,译名时便花了不少心思。例如著名美国现代剧本《推销员之死》,King Sir便不采用直译方式,而取名为《淘金梦》,符合了当年的文化风气。翻译家陈钧润亦曾将法国剧本《西哈诺》中译为《美人如玉剑如虹》,别具一番韵味。
《论语.子路》篇记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可见“名正言顺”有其具体目标和实际需要。最近某些国家将其政府部门“国防部”改名为曾于十八世纪采用的“战争部”,实在令人大惑不解。“战争部”的英文名称是Department of War,那么该部门就是要发动战争和处理一切战争事务吗?“战争部”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背负沉重压力,以至日思夜想如何安排战争吗?倘若如此,世界岂不是再步入历史深渊,重蹈人类以往曾犯的错误?
世上很多事情都需要三思而行,虽说一个部门名称并不足以代表该国家的立场,但易沦为笑话,令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