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园/看山还是山\蓬山

2025-09-18 05:02: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本是佛教的参禅悟道,后来被形容是人生的三大阶段、三重境界。先是由简入繁,想得多,做得多;最终却又铅华洗尽,反璞归真。但此时的“简单”理解,已不同于最初的那种“简单”,而是一种懂得取舍、学会放下之后,才有的简约之道。

  写东西,也是如此。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最快女护士张水华”事件的评论文章,篇幅不长,但读得很痛苦。一千多字里,充斥着“职场文化的原子主义倾向”,“康德式个人主义的道德哲学”,“霍布斯式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马基雅维利式的利己原则”……

  这让我想起了大学时的一桩往事。某次,新闻评论写作课的作业,我起笔就是:“以边沁式的功利主义倒推……”老师在旁边批了四个大字“装腔作势”。一开始我心里并不服气,但仔细看看,这句话去掉,其实并不影响原意,反而更简练。老师提醒我们,文章要注意节制,这比堆砌辞藻更难。

  当我们还是一只“小学鸡”的时候,写作文,都是一字一句的幼稚笔触,无非是小猫跳小狗叫,小树弯腰小花笑。随着年龄渐长,自觉本事大了,各种形容词、副词、成语、典故、格言,言必称“主义”,想方设法地花团锦簇,甚至无病呻吟,故意卖弄。及至后来,人生经验渐多,才慢慢明白“大道至简”,看山还是山。

  百岁作家王鼎钧曾忆及读小学时,为自己“秒手偶得”的佳句沾沾自喜:“时间的列车,载着离愁别绪,越过惊蛰,越过春分,来到叫作清明的一站。”老师淡淡地说:“这是花腔,不如老老实实地说清明到了。”这种提倡内容质朴、反对矫揉造作的教导,令王鼎钧受益终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