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名将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在电视烹饪综艺节目中,用自家养殖的走地鸡做了一道白切鸡参加比赛。然而,评委认为鸡肉不够嫩滑且口感偏老,于是将他淘汰。全进华随即表示不满,并指出广东白切鸡的精髓是鸡味而非肉的嫩滑程度,不单不追求童子鸡的肉质,甚至要选一百八十天走地老鸡才有肉质紧实和脂肪分布均匀的效果,也才是广东的地道风味。
由于评审或较少吃广东菜,所以比赛结果随即成了网络热话。当中涉及南北两地百姓对口味不同的坚持、广东白切鸡不同烹调方法的讨论、白切鸡应求肉嫩还是肉紧的争议。一道看来十分简单的菜式,可以引起百姓对饮食文化的关注,并踊跃发表对饮食要求的意见,只要留言和评论不是无谓的意气与口舌之争,无疑是个具正面意义的现象。
笔者不懂做白切鸡,但如不少广东人一样,吃的经验多得很。家家户户不单逢年过节要吃鸡,连日常吃烧味饭,白切鸡也是人们热门的选择。至于白切鸡应求肉嫩还是肉紧,对笔者而言绝非着眼点,因为更重要的是吃白切鸡一定要醮姜蓉,否则即使肉质滑不溜手,也索然无味。故此,在香港卖烧腊的食肆门前,常会听到外卖“切鸡饭”的顾客强调要多姜蓉,比饭盒中放的是哪部位的肉还紧张。
全进华被淘汰,因为他的作品不受评审的青睐。口味因人而异,烹调方法亦多种多样,实不必太过介怀。笔者记得,全进华前往巴黎奥运比赛现场为妹妹全红婵打气时,曾说妹妹回家就弄白切鸡给她吃。那份亲情与温情,相信在全红婵与其家人的心中,已是最珍贵上乘的风味。能够一家人整整齐齐吃饭,饭桌上有肉有鱼有菜就是福气,因为不论食材和烹调方法如何,都及不上团圆相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