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每年至少去一次地坛,因为地坛有秋季书市。这几年,书市早已不止是卖书,实际上成了一场文化嘉年华。而地坛承载的文化符号日渐增多,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著名作家史铁生。几乎每一个到地坛的人,都会念叨史铁生的名作《我与地坛》,近几年的书市更以书名作为主题。今年的书市还发布了《我与地坛》(2025典藏版)。趁着书市,在史铁生思想徜徉之地,读一本《我与地坛》,确为极好的文化体验。当年,地坛给了史铁生精神寄托,今天,史铁生赋予了地坛新的文化灵魂。
逛书市时,我看到一块大广告牌,正中写着“我来地坛是为了逛书市”,周围则写满了地坛的其他玩法:观鸟、看海、跑步、给树拍照、逛庙会、摆摊、发呆、看月亮、看阿姨跳舞、听大爷吹萨克斯、餵鸽子,还有“我来地坛,是为了和史铁生踢球”。喜欢阅读的人,大概都知道余华带着史铁生去踢球还让他当守门员的段子,如此文学,如此温馨,怎不令人神往?
地坛多树且可认养。有两棵国槐,认养人分别为“铁生的朋友余华”“余华的朋友铁生”。其实,余华已澄清并非他认养,但这两棵树仍被称为友谊树,毕竟,在这个“加好友”只需“扫一扫”的年代,谁都想拥有一份纯粹而持久的友谊。抛开这个“乌龙”不谈,逛地坛时,看看树上的认领牌,也是一件好玩的事。有一些写得中规中矩,一看就知是真名实姓,也有一些留的是昵称,仿佛在向特定的人发出一段密码。还有一些“搞怪”的,我见到一棵侧柏的认养人是“叶问和李小龙”,我猜应该是某位咏春迷的杰作。
地坛是古老的,但或因史铁生等的加持,让在这里流淌的文化无比鲜活灵动、朝气蓬勃。不管你有多少天马行空的念头、脑洞大开的玩法,地坛好像都接得住、盛得下。这样一个“玩不坏”的地坛,怎不令人喜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