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古闻港食/糯米煮砂团\萧欣浩

2025-09-29 05:02: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新学期,到中学推广饮食文化,以“皇帝的餐桌:从故宫国宝看中国饮食文化”为题,讲中华饮食文化与北京故宫典藏,学生认识清代乾隆皇帝爱喝的“三清茶”,品尝古茶,愉快学习,晚上到会展附近吃中菜,当作活动的庆祝。

  席间好菜不少,“鸳鸯鸽肉糯米饭”,糯米酿鸽,肉多汁,饭味丰,配酥炸糯米圈,油不沾手,饭不黏口,一绝。清代食谱也见糯米,如《遵生八笺》有“裹蒸方”一条,以糯米作甜食,文说:“糯米蒸软熟,和糖拌匀,用箬叶裹作小角儿再蒸。”糯米用叶,包法像糉。糯米混糖,像八宝饭,似是两者的混合。

  《遵生八笺》另有甜食见“煮砂团方”一条,“砂糖入赤豆,或绿豆,煮成一团。外以生糯米粉裹作大团蒸,或滚汤内煮亦可。”甜红豆泥或绿豆泥作馅,外面用生糯米粉包裹,蒸熟的即现代的茶粿,煮熟就是汤圆。

  清代《随息居饮食谱》记用糯米作“守山粮”:“用坚实芦菔洗淨蒸熟,俟半乾捣烂。再以糯米舂白,浸透蒸饭,捣如糊。二物等分合杵匀,泥竹壁上待其自乾。愈久愈坚,不蛀不烂。如遇兵荒,凿下掌大一块,可煮成稀粥一大锅,食之耐饥。或做成土坯式砌墙亦可。”“芦菔”就是萝卜,蒸熟待半乾再捣烂。糯米去壳蒸熟,捣成浓稠糊状。萝卜泥与糯米糊混和,像现代水泥抹在竹製支架上,乾后不动。饑荒时,将混合物凿出来,煮粥食用,是古时民间储粮的智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