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去了一趟乌鲁木齐,只住一夜,有幸住进了“八楼”。“八楼”,在乌鲁木齐,特指一座建筑,就是昆仑宾馆,它共有八层。宾馆目前有三幢楼,南楼北楼是后建的,元老是建于一九五九年的中楼,也就是已成地标和地名的“八楼”,当年,它是乌鲁木齐最高的建筑。
“八楼”也是乌鲁木齐市内公交的站名,停靠该站的包括二路公交车。歌手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把它们一并写进了歌里,“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八楼”和二路汽车,化作西部情歌里的新意象,承载着浓郁的思念。包括歌曲在内的文学艺术有强大的造景功能,被作家艺术家的灵感触摸过的地方,魅力总会添多几分。远的如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近的如去年十分火爆的散文和同名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当然,还有二○一六年歌手赵雷的《成都》,“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使小酒馆成了热门打卡地。我虽不好酒,去成都时,当地朋友也执意带我前去“朝圣”一番。
既然住进了“八楼”,自然不能错过二路汽车。当地人告诉我,二路汽车一度停运,但刀郎的歌救活了它,现在专门开了旅游专线。车是先进的新能源电车,涂装却是当年的老造型。我站在“八楼”外的二路车站点上,看着一辆黄底红字的复古公交车,在充满现代气息的车流中稳稳驶来,往日时光映现于眼前。登上车,刀郎的歌在车厢内循环播放,无人售票却保留了票台等老物件,助力开启沉浸式的历史之旅。
在“八楼”的站里,还停了一辆二路汽车,车厢内开了文创店,“八楼”和二路车主题的雪糕、奶酪、冰箱贴等,琳琅满目。车厢外矗立着老式站牌,供人拍照留影。初秋的乌鲁木齐,天清风淡,任由时间胶囊尽情展示历史之美。(乌市三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