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十八弯/走下“神坛”的星级酒店\关 尔

2025-11-04 05:02: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笔者偶然路经广州白云宾馆,只见这家老牌五星级酒店门前人头攒动。酒店在路边设置的流动餐车滋滋冒着暖雾,均价不到十元的早点刚摆出来,就被赶时间的上班族抢购一空。

  曾经,“老广们”提起白云宾馆,总想起擦得锃亮的旋转门,和水晶灯下精致摆盘的名菜。那份藏在星级服务里的“距离感”,多少让普通民众觉得有点高不可攀。而今看着它走下“神坛”,把后厨的手艺搬上街头,心里既有“终于能轻松尝鲜”的欣喜,也难免生出几分时光变迁的唏嘘。这种现象并非广州独有。近来,各地不少星级酒店都卸下精致的“长衫”,在街边支起热气腾腾的餐车。曾经仪式感十足的高端体验,就这样变成街头巷尾触手可及的日常。

  这一现象背后,可解读出多重信息。对房企而言,规划一座五星酒店,不仅能加快拿地效率,还能抬升楼盘地段价值;对地方政府来说,这也是优化招商环境的加分项。在房产经济高歌猛进的年代,批量兴建星级酒店成了多方共赢的选择。可随着楼市降温,曾经财大气粗的房企渐陷困境、自顾不暇,高端酒店们也只能被迫站上前台,学着自行造血。

  时代消费浪潮也悄然转向,人们不愿再为虚高的“面子溢价”买单,“禁酒令”的实施让高端消费人群再减一批,婚宴市场的萎缩更对酒店营收造成重创。多重压力之下,曾经高踞云端的星级酒店,不得不放下身段,走进街头烟火里。

  可以说,星级酒店某种程度上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显色球”,见证着高端消费的热闹与繁盛,如今的境遇变迁又恰似一面镜子,照见了行业收缩与消费转型的双重印记。“门口摆摊”的另辟蹊径虽然“治标不治本”,但也不失为“以亲民价格换流量、用街头体验积信任”的求生路径。毕竟,动人的商业故事,往往就隐藏在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里,在愿意俯身倾听市场的诚意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