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过眼录/梦娜的诗\刘 俊

2025-11-04 05:02: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梦娜(Mona)本名李民鸣,荷兰华文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塞纳河畔的女孩》、小说集《海风吹来》、诗集《最初的郁金香》和《了望的风车》等。梦娜的小说以新移民女性的跨国婚恋为主要题材,侧重展示爱的“美”与“善”;她的诗歌,则以真情打底向古典致敬,在关注现实的同时也注重内心的感受,在艺术上,则在强调柔美之际也不忘气势的灌注,在充分抒情的同时也表达哲理的沉思──可以说刚/柔相济、情/思并茂,构成了梦娜诗歌的基本特色和总体风貌。

  梦娜在她的得奖诗歌作品《红墙千秋》中这样写道:“敢问哪朝的/后院风雷/几百年恍如昨天/假如烽烟/没有夺去尊严/假如三天三夜的大火/烧的不是圆明园/一千多栋无/一重复的建筑/就在你我的眼前”,这是对历史的质问,也是对责任的思考。接下来的诗句“走过红墙千秋/走过渐渐青绿的叶子/每一道标识的门槛/曾经辉煌的过去/你我的大唐/你我的丝绸之路/你我的康乾盛世/你我的中国/你我久违的相聚”,则在对历史的回顾中抒发了当下的认知:没有历史的铺垫,何来今天的自豪?没有历史的积澱,又怎会有今天的“相聚”?整首诗借助“红墙”意象,在历史与当代的“对话”中呈现诗意的感怀。作为海外华文作家,梦娜在她的诗中多次写到故乡和乡愁:“天上飘渺笙歌,海上皎皎银盘/苦口难嚥,半弯月饼,任泪眼漫漫/不问姮娥,不邀李白,独自酿酒一坛/目穷千里,山高水远/当时钟情慕秋色,不懂异乡月/……望不得,十年故乡云/十年异乡客,十年月下寒/愧对娘亲,十年八月十五难团圆。”在这首诗中,梦娜以充满中国古典诗歌元素的书写方式,将一个身处“异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深情,以“中秋望月”的姿态诗意地表现了出来。

  通过对梦娜这两首诗的分析,你是不是已能感受到梦娜诗歌独特的诗质和诗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