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鲁迅在厦大\胡一峰

2025-11-17 05:02: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全国各地有多处鲁迅纪念场馆,举其大者,上海、北京、绍兴;南京、广州、厦门和西安等先生求学或讲学之地,亦建了纪念室。作为“鲁粉”,我一直有“打卡集齐”的执念。最近赴厦门大学开会,参观了校园里的鲁迅像和鲁迅纪念室。

  “硬将一排洋房,摆在荒岛的海边上”,这是鲁迅对厦门大学的初印象。厦大的老建筑中西合璧,屋身是西洋的,屋顶是中国的,故有“穿西装、带斗笠”之戏称。鲁迅纪念室在集美楼的二层,共分五个展室。前四个展室分别为鲁迅人生轨迹和思想、鲁迅在厦门、鲁迅与许广平、厦门文化界悼念鲁迅的挽联輓幛。第五室为“鲁迅故居”,是先生在厦大时居住的房间。

  鲁迅在厦门大学的时间其实不长,从一九二六年九月四日乘“新宁轮”由上海抵厦门至一九二七年一月十六日乘“苏州轮”从厦门赴广州,四个多月而已。一九二六年九月二十五日,鲁迅由生物楼迁居集美楼。如今,室内按当年原貌布置,站在门口,一览无余:一架挂着蚊帐的床,一张书桌、一张饭桌,以及矮柜脸盆架等日用之物。

  有网友认为,鲁迅在厦大时间短且不如意,厦大对鲁迅的纪念实为“单恋”。身临故居,则知此说不确。在厦大,鲁迅讲授文学课程,发表演讲,指导“泱泱社”和“鼓浪社”的文学青年;教书育人之余,他眺望海岛风光,感念郑成功遗事,夜听南普陀寺牵丝傀儡戏的锣鼓,写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名篇。这些文章我读过多次,看着简朴的先生故居,咀嚼着熟悉的句子,愈发感到,在鲁迅的生命中,四个多月的厦门时光,是一个自我整理的时期。少年的过往,页页翻过;迟至的爱情,渐渐清晰。一个中国文化的孤勇者,呼之欲出。这便是厦门之于鲁迅的意义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