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电台实习,参加世界性的广播比赛,想到以皮蛋为题,与我访谈历史、文化、饮食观感,整合后再向外国人介绍。皮蛋常见以鸭蛋醃製,较小的鹌鹑蛋皮蛋也愈来愈多见。
鸭蛋餐桌出现,属皮蛋、咸蛋居多,煮粥配饭,是令人安逸的家常味道。鸭蛋用于打麵、製皮、煎饼不少,只是藏于食材当中,未有看到椭圆形的真身。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记“金银捲煎饼”,就有用上鸭蛋,详言:“鸭卵或鷄卵,打破清黄另放,添水调开,加豆粉再调。摊作煎饼包馅再煎,每分供一对作下饭馅炒熟。”鸭蛋蛋白、蛋黄分开,加水加粉作粉浆。蛋白、蛋黄粉浆,各自先煎成饼,包馅再煎,一份两条,白黄各一,谓之“金银”。
明代《古今医统大全》早有提到“煎鸡子鸭子饼”的秘诀,“调时少入冷水,煎不枯焦”,元代粉浆做法同样加水,不过没有表明用冷水,冷水对蛋和粉的影响较少,现代的粉浆也有专用冷水的做法。
鸭蛋有黏合、凝固的作用,明代《泉南杂志》有“造白沙糖法”,记一妙用,详言:“用甘蔗汁煮黑糖,烹炼成白,劈鸭卵搅之,使渣滓上浮。”蔗汁要炼煮为白糖,需通过去渣的工序,煮汁时加入鸭蛋,可将杂质吸附。制法以外,书中同记:“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甘蔗汁煎用其法煎成,与外国等。’自此中国方有沙糖。”现更为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