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故事 > 正文

周恩来与《大公报》的深厚渊源

2018-06-11 17:15:48大公網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震惊中外的“三·一事件”中,《大公报》被港英政府勒令停刊。周恩来对英国驻华代表严正说:“香港《大公报》是中国人民的报纸,如果中国人民不能在香港办报,那么,中国人民将会重新考虑对香港的政策。”最终《大公报》获胜,仅停刊12日。
 

图:1958年周恩来对费彝民说,《大公报》有三点历史贡献:一是它的爱国热情,二是它的坚持抗日,三是它为新闻界文学界培养了大量精英。
 
沧海桑田,岁月如梭,周恩来与百年老报《大公报》之间的深厚渊源,不可不表。
 
1941年5月21日,日寇进犯中条山,《大公报》重庆版发表社评《为晋南战事作一种呼吁》,周恩来见到报道连夜写了一封信,次日一早派人送到李子坝大公报馆,在信中驳斥敌寇谣言,表述八路军的抗战业绩和中共团结抗战的诚意。5月23日,《大公报》全文发表了周恩来的来信,同时配发了评论《读周恩来先生的信》,再次呼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
 

 
图:周恩来给《大公报》的信。资料图
 
1952年3月1日,《大公报》在震惊中外的“三·一事件”中,因坚定不移站在国家和香港同胞立场,被港英政府以“刊载煽动性文字”罪下令停刊6个月,也是在周总理的直接关心下,中央政府向英国提出外交交涉。
 
 
图:1952年3月1日,发生警民冲突后的情形。资料图
 
其间,周恩来对英国驻华代表严正说:“香港《大公报》是中国人民的报纸,如果中国人民不能在香港办报,那么,中国人民将会重新考虑对香港的政策。”最终《大公报》获胜,仅停刊12日。
 
 
图:中央政府向英国提出外交交涉,最终《大公报》获胜,于当年5月18日复刊。资料图
 
1969年3月,中国和苏联在黑龙江省珍宝岛地区发生严重边境武装冲突。6个月后,苏方代表与周恩来就此问题进行会谈。10月20日中苏两国展开正式谈判,唯苏方始终坚持错误立场,导致谈判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然而,苏方还单方面宣称谈判顺利。
 
面对苏方的小动作,周恩来巧用《大公报》,紧急召见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指示他立即用《大公报》广州专电发布消息,揭露“苏联表面装出和解的样子,实际上是在拖延谈判”。更进一步指出,“据记者了解,还看不到谈判有取得积极进展的迹象”。
 
次日(1969年11月6日),《大公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题为《中苏边界谈判迄无进展迹象》的专电,这条不足四百字的消息当时在国际上所引起的震动,被外电形容为“超过四百吨TNT炸药的威力”。
 
 
图:1969年11月6日,《大公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题为《中苏边界谈判迄无进展迹象》的专电在国际上所引起的震动,被外电形容为“超过四百吨TNT炸药的威力”。资料图
 
周总理视文化人为知己
 
提起周恩来总理,人们都会想到他的鞠躬尽瘁,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的卓绝贡献,不仅如此,他始终关心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广泛接触各领域文化界人士。
 
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由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淮安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办“周恩来与文化名人展”,上周六在香港举行,以200张周恩来与文化名人的交往照片,述说感人往事。
 
 
图:(前排左起)孙晓燕、韩纪文、杨耀忠、王复龄、周秉德、王红红、黄煜、卢业梁与众嘉宾合影/大公报记者张童摄
 
出席活动的嘉宾,包括周恩来侄女、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周秉德,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红红,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育者联会荣誉会长杨耀忠,香港卫视副总裁王复龄,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黄煜,大公报副总编辑韩纪文,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会会长林际平,香港总商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余鹏春,香港中国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卢业梁,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局长孙晓燕等。
 
二百旧照感人往事
 
展出图片选取周恩来与郭沫若、梅兰芳、齐白石、红线女、范长江、卓别林等几十位文化工作者之间工作、生活的经典瞬间,多方位诠释他始终以“文化工作者一知己”的身份,与文化人共同研究工作、探讨作品。
 
今年已经80岁的周秉德现身展览现场,她致辞时表示:“伯父始终关心文化名人,曾在1941年主持南方局期间,听闻日寇入侵香港,遂令廖承志、潘汉年组织在香港的文化名人转移内地。”
 
 
图:周恩来侄女、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周秉德/大公报记者刘毅摄
 
周秉德希望今次展览能令年轻人树立正确史观,继承和发扬周恩来精神,“世人都知伯父在13岁时就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鲜为人知的是他曾在19岁与同学相会时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如此崇高志向,早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形成。”
 
 
图:众嘉宾观赏“周恩来与文化名人展”。大公报记者刘毅摄
 
随后,她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亦道:“总理对文化名人关心,文化名人对他都有一份崇敬、亲切的感情。他曾与电影人赵丹讨论电影,称自己也是一家之言,十分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喻粤剧为南国红豆
 
王红红致辞时说:“今次展出的图片和感人故事,透射出周恩来超越时空始终为人民服务的文化思想,展现周恩来对民族优秀文化和广大人民文化生活的关注,以及他对文化工作者润物细无声般关怀的崇高品德。”
 
 
图:展厅一隅。大公报记者李亚清摄
 
黄煜忆述,1972年8月在北京度暑期间曾见过周总理一面:“那时是在北京体育馆,同来观看比赛的周恩来一出场即掌声雷动,因人民对他充满敬仰。当时正值周总理率领外交团队逐渐同美国建立关系,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
 
1975年1月,当周总理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用坚定的声音说出中国一定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人民知道中国迎来了新的希望。如今的中国梦,亦是这四个现代化更加具体、延伸的诠释与追求。”
 
《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曾于1935年至1936年间,行程三千多公里,沿途写下六十九篇通讯,刊登在《大公报》重要版面。
 
 
图:周恩来与范长江的展板内容。大公报记者李亚清摄
 
1937年2月,年仅27岁的范长江采访了周恩来,今次展出其中一个展板讲述的正是这段历史,展示范长江为周恩来拍摄的照片,以及周恩来写给范长江的亲笔信,信中写道:“听到你记载着前线上英勇的战息,并带着光荣的伤痕归来,不仅使人兴奋,而且使人感念。”
 
是次展出图片展板更有周恩来与香港文化名人之间的情谊,红线女就是一例,其中有一张照片是1956年,红线女进京演粤剧《搜书院》时的剧照,演出时,周恩来自己买票观看。
 
 
图:周恩来与红线女的展板内容。大公报记者刘毅摄
 
他更在昆曲《十五贯》座谈会上提到了粤剧,肯定了粤剧革新的成绩以及马师曾和红线女的贡献,还说“昆曲是江南兰花,粤剧是南国红豆。”
 
该展览由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管理处、香港摩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香港卫视、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协办,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支持。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