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故事 > 正文

一九三七年《大公报》上的“八佰”

2020-08-27 04:23:55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九日,《大公报》以大篇幅登载《八百壮士决死战,万千市民争慰劳》等报道 资料图片

  电影《八佰》最近在内地公映。影片展现的是一九三七年十月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末期,国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在团附谢晋元率领下,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为壮声势,四百官兵对外号称八百。无畏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国人。

  许多读者或许不知道,作为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报纸,《大公报》的血脉中就永存着“八一三”的基因。在一百一十八年的报史上,抗战时期是最为艰苦卓绝的一段。《大公报》誓言“一不投降,二不受辱”,为此不惜六迁报馆,辗转津、沪、汉、港、渝、桂。一百多年来,历史风云变幻,唯有香港《大公报》赓续至今。香港《大公报》创刊之日一九三八年八月十三日,正是为了纪念“八一三”一周年。这或许是所有报纸中绝无仅有的。

  淞沪会战爆发於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是“七七事变”拉开全民族抗战序幕后,中日双方第一场大型战役。当时,由於华北局势急剧恶化,天津《大公报》已於八月五日结束。上海成为了《大公报》新的大本营。

  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九日,《大公报》第二版则以约半版篇幅,醒目地登载了《八百壮士决死战,万千市民争慰劳》,副题是“闸北高楼顶已揭我国旗,孤军昨仍坚守四行仓库”,并配有四行仓库的大幅照片,将“八百”壮举展示在世人面前。文章对战场作了细緻入微的刻画,犹如现场直播,白描“敌三次衝入均受创退去”。版面还配发短评《向八百壮士致敬》:“这八百壮士,真是中华民国的好男儿!是抗战中的好军人!他们这种伟大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每一个中国国民的心坎。”

  十月三十日,“八百”更成为了《大公报》绝对的主题词。头版头条社评《讚闸北勇士》即是为“八百”而作:“你们的悲壮是空前的:田横的五百壮士不及你们,因为他们是殉私义,你们是死公忠!项羽的八千子弟更不及你们,因为他们是保一姓,你们是卫全族!”社评结尾以无比慷慨的笔调写道:“这牺牲,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圣洁的血祭!这悲壮,是我们中国男儿最崇高的礼讚!你们放心!染了血的领土,必定不失;有生命的民族,必定不亡。”至今读来,仍觉热血沸腾。

  第二版除了继续报道战况、各界慰问声援外,特别刊发了谢晋元的一封信,略谓:“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卫国保土,职责所在,洒最后一滴血,必与倭寇索取相当代价,苟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大公报》称讚这封信:“激昂慷慨,令人起敬。”

  十月三十一日凌晨,八百壮士奉命撤退。《大公报》记者以极敬业的精神,於午夜时分起,便一直守在一线,详细记录了现场:“敌军以猛烈机枪扫射,并以钢炮连续猛轰。我军当亦还击,故敌始终未敢轻进,激战至今晨一时四十五分,战事又渐沉寂。至二时十分,我军遂以神速严密之行动,安全退出,临行时并全体高呼‘中华民国万岁’,其声调之悲壮,令人感奋落泪。”文字有血有肉,倚马可待,快速编辑、排版、印刷。几个小时之后,这篇《退出之时,高呼万岁》的特稿,便随《大公报》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第一时间了解到了壮举细节。

  这一天第六版的《战事画刊》还刊发了一幅谢晋元的半身照片,配文是“率孤军守四行仓库之团附谢晋元近影”。图中,谢晋元一身戎装,头戴钢盔,抬眼目视前方,威武英挺。三十一日下午,《大公报》记者又赶到医院,採访到了在四行仓库与谢晋元共同负责指挥而在撤退时受伤的杨瑞符营长,并在十一月一日以长篇通讯《闸北孤军退出记》为题见报。杨瑞符讲述了八百壮士视死如归的达观精神,甚至歉抑地以“既未成功,又未成仁”引为遗憾。

  由於上海局势紧张,一九三七年九月十八日,“九一八事变”六周年之际,《大公报》创办汉口版。与后来的香港版,两次都是以抗战国殇日为创刊之期,这在新闻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也是《大公报》文章报国的直观表达。汉版与沪版遥相呼应,对於“八百壮士”也给予了浓墨重彩的写照。从十月二十九日起,每天都有相关报道。

  十一月一日,汉口版《大公报》以头版半版的大篇幅发表社评《闸北孤军奉命退出》,文采斐然,气贯长虹。高度颂扬了谢团壮士:“大节凛然,光芒万丈,教全世界知道中国新军人的气质,使全中国同胞得到做人的楷模。”并且务实直陈,呼籲国人“应当感谢军队,爱护军队。如救护伤兵、征募寒衣等事尤其要努力实行。我们同胞军民之间,互爱互亲,才能贯彻国家大仁大慈的作战。”

  这为《大公报》的“八百”报道,作了一个昇华与小结。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上海《大公报》停刊。一九三八年八月武汉战局日趋不利之际,汉口《大公报》危在旦夕,《大公报》选择於当年八月十三日创办香港版。这堪称是对於“八一三”最为特别的铭记。浩气长存,永为传扬。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