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故事 > 正文

文化经纬/大公报上的海军一号文件\马浩亮

2022-06-18 04:24: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七日,大公报创刊四十七周年纪念日,当天版面发表《新生宣言》。\资料图片

  海军是守护国家万里海疆、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来,中国海军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强军重器更新换代的速度前所未有。国产航母、万吨大驱、两栖攻击舰、中华神盾、战略核潜艇、歼15飞鲨舰载机、直20反潜直升机、歼35隐身舰载机、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等等,相继投入服役或首飞首航,大国海军成色十足。

  回顾人民海军七十三年的发展历程,与大公报这份走过一百二十周年风云历程的大报,也有着不解之缘。因为,海军历史上的一号文件,就是发表在上海大公报上。

  此时的大公报,在历史关头选择了顺应大潮。一九四八年底至一九四九年初,远在大公报港馆的杨刚、王芸生陆续辗转抵达北平,将天津版大公报改组为《进步日报》。上海解放前夕,周恩来决定,王芸生与杨刚随第三野战军南下。五月二十七日上海解放后,王芸生与杨刚回到大公报沪馆。王芸生仍担任总编辑,杨刚任军代表兼副总编辑。

  在此之前,当年四月二十三日,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成立,“三野”前敌委员会委员张爱萍出任司令员兼政委,这一天后来也被确定为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初创的人民海军,百废待兴。除了接受国民党海军的部分舰艇等硬件设施之外,更面临人才奇缺的困局。

  上海解放的第二天,张爱萍即率海军司令部、政治部机关进驻上海。为了尽快夯实海军班底,有序有效吸收、使用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人员,便成为重要考量。上海是一个海军人才集中的城市。不少国民党海军军官、技术专家,或不愿背井离乡,或对国民党腐朽统治失望,没有撤往台湾,而是选择留在了上海。对于新兴的人民海军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六月三日,张爱萍主持召开海军临时党委会议,研究通过了相关文件,并决定成立“原国民党海军人员登记办事处”,承办招募国民党海军人员的具体事宜。

  鉴于大公报的特殊影响力,这份关系海军发展前途命运的重要文件,被交给上海大公报,于六月十二日全文刊登: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政治部通告(人字第一号)

  南京上海,次第解放,全国胜利,为期不远。本部为创建人民海军,罗致海军人才,业已成立登记国民党海军人员办事处,不分畛域,广为容纳,俾免流离失所,并使其有贡献才力于建设人民海军之机会。凡一切曾在国民党海军中工作,而今后决心献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志愿为人民海军服务者,均可前往该处报到登记,以备量才录用。特此通告。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张爱萍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一日  

  这就是海军历史上著名的第一号文件。至今陈列在海军东海舰队的军史馆里,成为重要的革命文物。

  六月十三日,大公报又刊载了以办事处处长、副处长名义发布的《登记国民党海军人员办事处通告》,详细列明办理登记的时间、地点等具体安排。《通告》强调:“凡曾在国民党海军服务,不论脱离迟早,不论官佐士兵或阶级高低,不论航海、轮机、制造、枪炮、通讯、气象、测量、军需、医务,或其他行政人员,均可前来本处登记。”

  两份文件经由大公报发表后,借助这一权威传媒平台,让许多旧海军人员感受到了解放军的诚意和肚量,打消了顾虑,在苦闷犹疑中重新看到了从军报国的出路,纷纷前往登记。上海有一千一百多人前往登记,五百多人被择优录用,其中包括九名舰长以及许多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经过培训教育后,被分派在海军的舰艇、领导机关、军事院校、科研机构等不同岗位,成为海军发展壮大的一支重要力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在刊登海军一号文件的几天后,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七日,也就是创刊四十七周年纪念日当天,上海大公报发表《新生宣言》,宣告:“检讨过去,开拓未来”,“今后的大公报,从经济观点来说,是私营企业,而在精神上,是属于人民的。”

  大公报与中国海军,从此都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