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书海漫游 > 正文

李天岑新作记录时代缩影 《三山凹》谱乡村改革变奏曲

2020-11-30 04:23: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深圳40年巨变——从小渔村到繁华大都市

  庚子金秋,适逢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著名作家、河南省第五届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天岑推出了50万字长篇小说《三山凹》,此书得到文坛名家吴义勤、邱华栋、施战军、何向阳、周大新、李佩甫联袂推荐,被称为是一部新中国改革大潮下中国乡村发展的时代缩影。\大公报记者 冯 雷

  小说《三山凹》的故事发生在豫西南一个名叫“三山凹”的小山村。从1950年代起,农民柳大林、张宝山、侯子耀三人在改革大潮中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命运拚搏,延伸至三个家庭及新一代孩子们张革儿、侯友友、柳鹭的成长过程,勾勒了在改革大潮下、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几代乡村人成长、追求、奋鬥的映像志,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下,普通人物命运的纠葛、转折与变化。

  小说中,柳大林、张宝山、白娃是喝过鸡血酒的“髮小”(指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柳大林通过奋发读书走上政治仕途,成为家乡的父母官,为家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张宝山求学失利,留在家乡成为三山凹的村支书;白娃无心求学,便早早走上经商之路,成为当地商业“大咖”。他们不为生活现状所桎梏,紧抓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机遇,勇立潮头,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紧抓改革开放新机遇

  黄花琴、王春宝、白娃、张革儿等先后到达深圳发展,黄花琴销售护肤品结识华侨商人杜丽莎,引“凤”入巢,带动家乡服装行业发展;王春宝在建筑行业谋得财富,返乡创业发展家乡旅遊业;张革儿紧跟潮流成为电商创业者,让三山凹粉条在深圳畅销;柳大林到深圳招商中,大多数是丰和县在深圳务工人员或者在深圳经商的小老闆。他们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贡献了力量,也为自身发展、家乡致富输入宝贵资源,让深圳的经济基因深入到中原,为农村改革注入动力。

  由此通过改革开放初期南下“务工潮”大背景下,呈现了改革前沿深圳的辐射带动,让一个千里之外的小乡村与改革开放的前沿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繫,使一个小乡村融入了时代脉搏,这正是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大潮下的一个缩影。

  郑州大学文学院评论家刘宏志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震惊了世界,也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经历的中国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可迴避的重要一环,《三山凹》正是出於时代记录者的敏感,而呈现出的一部用小说讲述中国独特的改革故事的重要作品。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设立,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随之而到的“务工潮”、精準扶贫、乡村振兴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坐标中刻下印记,《三山凹》便以时间为线索,不仅写到改革开放、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也写到亲情爱情、伦理道德、乡愁乡情,成为20世纪50年代那一代人的重要回忆。李天岑说,这本书搭建了时光隧道,读完如同穿越了近半个世纪,并在书中找到自己过去的影子和经历,看到熟悉的面孔,以及自己所经历大千世界中的万千气象。

  “我的创作激情一直都在”

  李天岑是1949年出生,小说中也塑造了柳大林、张宝山、白娃、黄花琴等同时期的人物角色,讲述那个年代的生活。柳大林未婚妻黄花琴在娶亲路上和白娃私奔;宝山因恼恨黄花琴将其伴娘黄新月(黄花琴的姐姐)关起来,却成他的妻子;柳大林为官清廉,却遭到舅舅以及村民的抱怨……这些情节以细腻的笔触与幽默通俗的语言,为读者勾勒了一幅活灵活现的画面,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农村改革进程中的社群关係与质樸的村风民情。

  李天岑曾被称为“书记作家”,热爱创作的他因文笔出众、工作出色,由一名农村青年、基层幹部、机关幹部逐步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他并未因为工作放弃自己的创作爱好,反而留心搜集创作素材。他说:“多年的工作并没有消减我的创作热情,反而积累了大量鲜活素材,我的创作激情一直都在。”

  李天岑的经历具有传奇色彩,这使得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饱满,作品架构恢弘,兼得了“鱼和熊掌”,《三山凹》创作历程便是很好的证明。据了解,李天岑从2017年国庆节开始动笔,到2020年国庆节小说《三山凹》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创作过程中,他曾多次到深圳採风,寻找深圳改革进程中的历史印迹与创作灵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