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参展艺术家集体揭秘:中国当代艺术惊艳进博会场

2018-11-16 15:40:52大公网 作者: 张帆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仇德树 《天下》 设色纸本(艺术家提供)  

  在刚刚落幕的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上,百余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作为会场的必要点缀,为大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昨天下午,进博会艺术总监童雁汝南,与部分参展艺术家刘国松、仇德树、俞晓夫、周长江、陈心懋、谷文达、王建中、谭根雄、孙良、樊枫、蒋正根、桑火尧、张洹、林岗、戴舒丰、李磊、司徒立等艺术家召开专题发布会,向媒体揭示了进博会艺术品展的台前幕后。艺术家们在完成了本次重大外交任务的同时,也首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整体面貌。近日,上海方面已经宣布将向公众免费开放进博会会场供参观,更多的海内外观众有望走进其中欣赏这些千姿百态的艺术佳作。 

三大区域四大主题 

俞晓夫 《城市生活》 布面丙烯(艺术家提供)

  童雁汝南曾担当杭州G20、厦门金砖的艺术总监。他向记者介绍,本届进博会分为主会场和平行论坛两大区域,主会场又分为中方贵宾区、外方贵宾区、中外共享区三个部分。艺术品的布局也依此分为四个单元阐释区域主题。中方贵宾厅,主要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艺术品包括具有中国特色、传统底蕴的古字画、古瓷、水墨、陶瓷等;外方贵宾厅,主要体现全球视野与主动开放姿态,艺术品包括更具当代性和国际性的当代水墨、综合绘画、当代陶瓷及装置等;中外方共享区,探索中西合壁的道路,形成文化的对话,艺术品主要选择山水造型与当代抽象的形式,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多元并包的海派文化精神,表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与担当。 

  从艺术呈现角度,本次的布展分为四个主题:“天地古今,构建共同体”、“水墨上海,书写未来”、“抽象山水,包容开放”和“梅兰竹菊,透明营商”。艺术家的选择除了近代大师外,还邀请对艺术史产生重要影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华人艺术家,各艺术流派的创始人、推动者,先锋当代艺术的生力军和具引领性的青年艺术家,来共同参与会议空间的艺术品创作,以多维立体的角度展现出世界华人艺术家的最高创作水平。 

几代名家多角度呈现 

周长江《起航》布面丙烯(艺术家提供)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与进博会艺术展的艺术家,涵盖了几代人,不同的领域。比如中方领导人动线中,艺术品创作和陈设思路是要体现中国的视野与格局:传统文化中的宇宙天地观,纵通古今、横贯东西的人文发展观,全球视野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局观。赵无极的作品蕴含一种东方精神的凝聚,是对“道”的观照。“道”就是“无形”之“大象”的抽象境界,如在鸿蒙中俯视地球,是一种对宇宙的观照方式。肖谷的《青山瑞华》是青山绿水的现实关照。吴为山的雕塑《孔子问道》与王中的《道法自然》,生动鲜活地呈现了古代中国两大重要思想流派的特征,追溯历史,照应当代。唐云《牡丹》的国色天香,吴昌硕《白玉兰》是上海市花。艺术陈设从传统到创新,从抽象到具象,从天地到国家再到上海,融汇贯通、生动呈现。 

  外方领导人动线则注重国际化、当代化。王秋童、董小明、俞晓夫、樊枫、赵峥嵘等艺术家的当代水墨,将老上海十里洋场与现代化国际都市并置, 谷文达的作品《汇流·通达》,取意开放的上海,在借鉴中国汉字书的基础上,创造出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融汇的作品。 

  中外共享区域及周边附属区域,艺术品需体现中西合壁的理念,体现交流对话的模式,因此,作品有中国山水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两大风格类型,以此形成艺术领域的对话与交流。区域内有刘国松、王劼音、梁绍基、仇德树、郑在东、陈心懋、霍波洋、邓国源、蓝正辉、杨冬白等艺术家的山水题材作品,也有邱世华、申凡、萧长正、周长江、朱金石、王建中、隋建国、傅中望、谭根雄、蔡国强等艺术家的抽象艺术,旨在体现大国的文化自信。 

艺术家珍视平台难得 

刘国松 《海上升明月》 设色纸本(艺术家提供)

  对于能参加此次进博会的艺术作品布展,不少艺术家都表现出激动之情。来自台湾的知名艺术家刘国松表示,可以看到自己在大陆推广中国画的现代化,半个世纪过去后,已有所成。从封建文人画的一言堂,发展到现在多元化,都是很创新有自己的风格。他认为应该继续坚持把中国水墨发扬光大。“国外,包括纽约大都会,很多国家展馆都举办水墨画的展览。西方又想把水墨画发言权拿到西方去,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水墨画的发言权拿回来,要把世界艺术之都从纽约搬回到中国来。” 

上海美协副主席周长江也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国际会议、礼仪绘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前卫艺术逐渐为海外了解,国内三大块:院校学生作品、中国各个专业单位、画院也在变化。此前,像进博会这样通过国家层面让当代艺术的整体亮相是没有可能的,全国美展都不可能。 

 

  

谷文达 《汇流·通达》 纸本水墨(艺术家提供)

      童雁汝南表示,百花齐放,不断探索创新的整体状态就是当下的中国。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艺术竞争力是衡量该国整体实力尤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用国际语言的艺术作品主动开放,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更好地融汇东西语言,促进文化认同,以此推动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国际形象塑造,也是当下艺术家面临的挑战。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