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画说宋词》纳百词 姚培生联手俄诗人首发汉俄版 促中俄文化交流锦上添花

2019-01-15 11:00:30大公网 作者:朱烨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国资深外交家姚培生接受记者专访 朱烨摄

    长短不一是为词,婉转而俏丽,腐木生花消悲悯,婉约亦豪情。在中国资深外交家姚培生的眼中,诗为心声,似小伙子豪情万丈的英雄浪漫,而词为情音,如小姑娘柔情似水的情意绵绵。由他与其他三位来自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诗人、汉学家,历时三年磨砺而成的《画说宋词》汉俄文版正是这样一本尽可能完美还原宋词意涵和形态的译本,也被俄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誉为“文学作品翻译国际合作的典范”。

    《画说宋词》汉俄文版首发式展示图书 朱烨摄

    《画说宋词》汉俄文版内页

      《画说宋词》汉俄版中精选的百首词囊括了宋代几乎各个著名流派的作品,有的舒怀扼腕、辗转山水以纵情,有的意趣盎然、蜿蜒曲径可通幽。除了反复推敲的汉俄文对照,书中还有百幅精美的中国画,每一幅都对应着一首宋词,不仅在意境上起到了延伸的作用,有如爱丽丝魔镜般梦回宋朝,在视觉美学上也独树一帜,让人赏心悦目、手不释卷。

        俄罗斯诗人H.兹维亚津采夫 朱烨摄

        其中一部分宋词尚是首次翻成俄文,它们将为俄文读者带去宋朝历史里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也因此,本书合作者之一、俄罗斯诗人H.兹维亚津采夫直言自己“担子”很重,除了从零开始的宋词翻译润色,还有那些曾经被译过的经典,他既要精雕细琢力求还原,又要推陈出新不断超越。“非常荣幸能够通过翻译润色这些宋词,领略到千年前的文化,”他说,“尽管我们中间有着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诗词还是会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就让这本书成为深化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和对话的纽带吧。”
         
        早在姚培生还是驻苏联大使馆翻译的时候,就渐渐萌生了与俄语专家共同翻译中国古典文学的念头,然而随后因其先后出任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使得他无暇顾及。“但我始终没有忘掉这一梦想,”已经73岁的他说,“从宋词开始,接下来就是《楚辞》和《诗经》。”
         
        尽管俄罗斯有着历史长久的汉学家渊源,然而晦涩多义的诗词仅凭一人之力,很难不发生误译和偏差,这也是姚培生萌发跨国合作译文的初衷。“俄语再好也不是我的母语,俄国汉学家即使懂汉语,毕竟也不是母语,”他说,“因此,为了更加准确,我做一稿,合作者修改磨合一稿,反复讨论再磨合,还需要俄罗斯诗人进行润色,中间来来回回花了三年的时间。”他认为,宋词的翻译版本不仅要意涵一致,形态形式也要高度相似,甚至韵律韵脚都要尽量对应,尽可能地让俄语读者感受到宋词的韵律平仄之美。
         
        因此《画说宋词》汉俄文版集合了姚培生、俄罗斯诗人H.兹维亚津采夫、俄罗斯汉学家伊万.谢缅年科、吉尔吉斯斯坦专家阿尔金奈.朱努索娃四人的心血。正如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咨询委员金坚范所言,姚培生和俄语专家们要做的,是将妙不可言的意境变成妙而可言、甚至妙而巧言的文字,难度可想而知。
         
        姚培生一直认为,文学作品是展示人民思想和精神价值的最好载体,而语言又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他也呼吁,中俄两国能有更多青年学生学习并掌握对方的语言,希望俄罗斯汉学家和中国俄学家能够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尽管我年事已高,还是保留了所有翻译和修改的底稿供自己在译介工作中继续学习,”他说,“对我而言,学习永无止境。”

        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在14日首发式上致辞 朱烨摄

        该书14日首发式上,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高度评价《画说宋词》汉俄版称其为,文学作品翻译国际合作的典范。“来自中国、俄罗斯以及吉尔吉斯斯坦的代表们都参与了这本书的出版过程,而发起人和翻译者姚培生则融合了外交和诗歌的双重领域,”他说,“这种国际合作能赋予音律优美、表达细腻的宋词更准确的释意。”
         
        中俄文化交流异彩纷呈 文学翻译搭起“民心桥”
         
        俄罗斯汉学家对于中国文学一直保持着其他国家难以超越的热情,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从《诗经》到四大名著,从茅盾、老舍到莫言、冯骥才等,都有着俄文版本在当地流传,为向俄语读者传播中国文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正如姚培生对记者所说,“很多俄罗斯汉学家即使在当时中苏关系很艰难的时候也没有停止译介工作,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汉学。”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致辞 朱烨摄
           
          说起中俄文化交流的密切程度,中国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讲起了一则曾经出访俄罗斯时的趣事。当年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晚宴上,俄著名女歌唱家表演了一首被俄外长称为“中国民谣”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俄两国人民的文学、艺术交流已经到了这种程度,”现在提起仍然忍俊不禁的李肇星说,“这首歌在中国的演唱频率比在俄罗斯还高,难怪被俄外长称为 ‘中国民谣’了。”同时,他也希望这本《画说宋词》汉俄文版能发挥“民心相通”的作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朋友能喜爱、朗诵、并理解中国的诗词,最好也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中国一样,耳熟能详。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