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确山铁花千年积淀再现民间最美焰火

2019-01-29 16:07:48大公网 作者:刘蕊通讯员谷素梅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18年热播电视剧《延禧攻略》因细节考究、画面精美、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持而广受观众好评。其中一幕打铁花的场景:炽热的铁水于城墙之上迸溅开来形成千万朵花火凌空绽放,如同烟花般绚烂夺目,令人为之震撼。作为“民间焰火之最”,近些年来打铁花这项古老的技艺在市场大潮中又重新迎来春天,不仅成为不少热门旅游景区揽客的重要表演项目,还频频亮相影视、综艺,深受民众喜欢。
 
“确山铁花第六代传承人”杨建军告诉记者,最具文化内涵和传承性的打铁花类表演非“确山铁花“莫属。确山铁花2008年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也是国内打铁花类表演唯一入选国家级非遗的保护项目。
 
据杨建军讲述,打铁花的历史相当悠久,但并非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是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广泛流传于豫晋地区,有着悠久冶铁历史的确山县正是打铁花最早出现的地方。

                 
                充满道教色彩原为祭祀活动
                 
                最早的确山打铁花活动,充满道教的色彩和行业的特征,原是当地炼丹道士与民间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每年春节祭祀共同的祖师爷太上老君而举行的一种的仪式。经过千年的流传,祭祀色彩逐渐淡化,演变成为综合性的民间传统庆祝活动。不仅融入鞭炮、烟花,还把耍龙灯、打铜器,游社火吸引进来,形成了一种场面恢弘、气势磅礴、吉祥喜庆的表演风格。
                 
                杨建军说:“打铁花最初的目的一是为了展示本行业的气派,取悦于群众,扩大影响,相当于展示本行业的气派;二是讨吉利,利用‘花’和‘发’同音,‘越打越发’之意”。在古代,每逢丰年盛世,或由官府组织或是民间自发,逢年过节都会邀请“铁花会”来打上几场铁花并张榜宣告,因此还有“三大三不打”之说。他告诉记者,确山打铁花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冶铁文化、会社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古代信息传递文化……”
                 
                1600℃下光膀子上阵展现勇士精神
                 
                在众多的铁花焰火中,确山铁花还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取胜,被称为“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华第一铁花”等。
                 
                “一打政通人和、铁花献瑞;二打天……十打富贵花开、华夏昌盛”。在“十棒吉祥如意铁花棒”和祈福仪式结束之后,便是最振奋人心的表演时刻。铁花师傅一手拿着盛有铁汁的上棒,一手拿着未盛铁汁的下棒,赤裸着上身,头上反扣着葫芦瓢,迅速跑到花棚下,用下棒猛击上棒,一棒接着一棒,一人接着一人,十几个师傅如游龙般往来于熔炉和花棚之间。花棚内高高打起的铁水遇到花棚上的新鲜柳枝,再四溅开来,点燃悬挂的烟花鞭炮,霎时间,鞭炮声声相连,色彩绚丽异常。每当表演打铁花时,还有舞龙与之配合,称为“龙穿花”。对于观众来说,堪称一场火树银花的视觉盛宴。不过,记者非常遗憾此次成行未能有机会在现场亲身感受,但通过杨建军的讲述及其打铁花表演的视频,也足以感受到震撼。
                 
                虽有遗珠之憾,好在杨建军为记者展示了打铁花所用的“重量级”工具。两根已经用过的柳木(表演时须为新鲜的),上棒重约10斤,下棒7斤,再盛上铁水更重。融铁的炉子是特制改良的,杨建军说,差不多一晚上的表演就要融掉上百斤的生铁,而铁水要融化,至少要在1600摄氏度左右。所以其实对于打铁花师傅来说“打铁花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还有一定的危险性”。
                 
                黄武胜和胡秋生是2002年铁花队成立时最早加入的一批,现在已是“元老级”的打铁花师傅。他们告诉记者,学习打铁花最开始要先用沙练,再用水练,只有练到“星星点点,沾衣不湿”才算练成了。但他们坦承“刚开始打铁花的时候也害怕”。“02年刚开始打的时候我没进花棚就打了,直到2012年才敢光膀子打”胡秋生说。
                 
                在他俩的打得还不熟练的时候,身上都多多少少被烧着过。另一个队员张晓亮的胸口现在还有一个比一元硬币打的疤。不过他们也强调,只要技术熟练了,打开的铁花分散得开就能快速冷却,不会伤到人。“光膀子上阵一定要脊背挺直,越是害怕弯腰驼背,才越容易被烧伤”。
                 
                “这象征着中华民族拼搏进取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杨建军说,此前在内蒙古-20℃温度下的表演,他们也是光膀子上阵,打完铁花出来的队员身上已经出了一层汗。

                   确山铁花传承人杨建军及证书 

                     确山铁花传承人杨建军及证书 

                      希望成立表演基地复原之后不再失传
                       
                      现在的铁花表演红红火火,确山铁花一年在全国各地能打上几十次上百次,反而是在自己县城周围打的比较少。据杨建军介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场地,确山铁花不像别的铁花表演只需一堵墙,或者直接撒向空中,必须要有比较空旷的表演场地,且由于观赏人流量比较大,需要特别注重安保问题。因此他希望能在确山建成一个表演基地,这样也能让队员们安稳下来,让确山的传承有个“根据地”。
                       
                      现在已经70岁的杨建军很少再亲身上阵打铁花,他希望能多带徒弟,带领铁花队继续壮大,也希望能有更多有文化,又热爱铁花的年轻人能加入进来,在传承确山铁花技艺的同时,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价值传承下去,让确山铁花在复原之后不再失传。杨建军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因为危险不愿意学。
                       
                      继承人杨建军:虽是文人持之有力
                       
                      “古代打铁花作为民间技艺,不登大雅之堂,有名有姓的传承人只能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现在到我这里是第六代传承人”。杨建军不仅是确山铁花的传承人,也是知识产权所有人。在他看来,复原确山铁花是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但当初做这件事情并不为名利,“没出名的时候,你不弄,别人不弄,这个东西(确山铁花)就毁了”。
                       
                      对他来说,确山铁花是一颗深种在心里的种子。童年时,杨建军曾一度亲眼目睹确山铁花的灿烂辉煌、震撼天地的场景。但在文化大革命前后,确山县的打铁花活动一度绝迹。他常想“什么时候能将确山铁花重现呢?1983年,时任文化馆长的杨建军开始正式着手准备确山铁花的发掘工作。在一次与乐山老道士李清真的交往中,他得知确山铁花会最后一位会首叫李万发,于是发挥“三顾茅庐“的精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打消老人顾虑。杨建军回忆,那时候师傅每天说一点,他就赶紧回家记下。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李万发老人,杨建军不仅学会了打铁花,还完成了另外一项更为重要工作:理清了确山铁花的历史渊源、传承谱系、制作工艺、表演艺术……使其有迹可循,有史可依。
                       
                      此后他继续对确山铁花加以复原和改进,“花棚由一层改为两层,按照道教一元,二仪,四象,五行、八卦……搭设”。为了找到烧铁水的炉子,他跑遍了大半个县,还拉了炉主人加入了铁花队……
                       
                      在杨建军看来“认准一件事要坚持到底。”此外多才多艺的他,还热爱曲艺,会说相声,打快板,舞龙,踩高跷……是中国曲协会员、中国民协会员、国家一级舞龙舞狮裁判……他说:“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
                       
                      “打铁花老太太”:从反对到支持
                       
                      记者跟杨建军的联系,还要多亏他的妻子。说实话很难想到一位七十岁的老太太竟然把微信玩得这么好,见面之后,其雷厉风行,做事干脆利落的气魄也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打铁花老太太”正是杨建军妻子的微信昵称,也可见她对这一身份的喜爱。
                       
                      但老太太也直言告诉记者,杨建军最开始接触打铁花时,她并不支持,只当是他的“自私的个人爱好”,也埋怨过他把家里积攒的钱都花在这个上面去。而这一态度是在1988年在杨建军的努力下确山县终于打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铁花后改变的。“她看了说‘好’,之后才开始支持我搞这个事情”,杨建军笑着说,偏着头往妻子坐的方向努了努嘴,看起来竟然有点腼腆的样子。
                       
                      如果说杨建军是铁花队的总教练的话,那么老太太毫无疑问就是大总管。他俩告诉记者,铁花队最早的成员有大半都是老太太那是从娘家亲戚里拉过来的人。随着队伍慢慢地壮大起来,老太太跟着把自己的心思都放在了确山铁花上。现在带着铁花队经常在全国各地演出,带着徒弟们张了见识。但是每次出去要强的老太太一刻也不敢放松,没事就给大家教育几句,生怕队员们惹是生非。她说,铁花队出去就代表河南的形象,好在没给河南人丢人。
                       
                      自从确山铁花火了之后,来采访杨建军的人也多了,老太太又增加了一项新工作——对外联系,每当有电视台、报社要来采访,老太太就负责线上联系。
                       
                      不得不说因为确山铁花,不止是亲自上阵的铁花队员,连带他们的亲人家属仿佛身上都有了一份责任感。在采访时,记者还听到老太太的侄媳妇跟她提议要成立一个女子打铁花队,老太太当即表示很支持。
                       
                      惊艳亮相“铁树银花”参演两部电影
                       
                      2016年,一部贺岁微电影《铁树银花》在网络上悄然刷屏,老铁匠对打铁花的热爱,儿子在理解父亲后与父亲一起打铁花的场景,触动了很多人的泪腺。这部由孙周导演指导的微电影是杨建军铁花队的荧屏初秀。
                       
                      因该影片的表现不凡,2017年,铁花队再次受孙周导演邀请,参演电影《人间·喜剧》,该影片预计将于今年上映。在影片中,台湾著名演员金世杰打铁花时的替身就是铁花队的张晓亮,谈到这段拍电影的经历,他的脸上还是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但是他也告诉了记者拍摄背后的辛苦。当时录制期间是夏天,广州30多度的湿热气温下,铁花队为配合出演连续录制了10余小时,两个年轻力壮的炉工都晕倒了,最终不得不由杨建军老夫妇接替下看火融铁的工作,才最终保障影片的成功拍摄。
                       
                      至于为什么多次选用铁花这一元素进入影视,孙周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是因为一是想要通过电影把确山铁花这一民间艺术精粹向全国、全世界推介,同时也为电影增加亮点。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