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献礼建国七十年 耗时两年采风创作——沪画家首次全景记录生态文明成果

2019-03-18 13:23:34大公网 作者:张帆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魏景山《陆家嘴中心绿地》(张帆摄)
 
提到建国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成就,你会首先想到什么?鳞次栉比的高楼?纵横交错的道路?璀璨繁华的商业?近日,沪上的数十位著名画家在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主持下,耗时两年进行的重大工程终于完成——《绿色申城——上海城市公园绿地撷萃作品展》本周开始热展,141幅精品力作,用油画、中国画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上海城市绿地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现状,这是沪上文化界为建国七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也引发了观众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共鸣。
 
文化人视角诠释进步

瞿谷量《嘉定古银杏》,这棵银杏树已经超过1200岁,被誉为“上海一号”(张帆摄)
 
绿化是一个城市的容貌,它意味着生命、生机和蓬勃的活力。 城市绿地可以提高城市的空气洁净度、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已经是公认的衡量一个城市和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上海炎黄书画院院长洪纽一介绍,从 1949 年至 1978 年的 30 年里,上海就兴建了40 个城市公园,使市区人均拥有绿化面积提高到了 0.47 平方米。改革开放 40 年来,在拆危房、造高架、建地铁之余,中心城区大片绿地也进一步拓展,浦江两岸的滨江绿地全线开通,全市城市公园总数已达 300 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也已达到了 8.1 平方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海外也颇具影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胡震国《滨江新貌》(张帆摄)
 
洪纽一说,差不多两年前,画家们就在策划为建国70年献礼的活动。大家一致认为,从文化人角度来说,不能只拘泥于传统的GDP增速、吸引外资数或者人均收入的提高,应该更多关注的是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当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选题,立刻得到了画家们的热烈响应,也获得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支持,被列入了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
 
历时一年半写生采风
 
 
陈小培《大观揽胜》,上海大观园根据《红楼梦》的描写设计而成(张帆摄)
 
走进展览现场,仿佛置身于一场中国特色的巴比松派绘画展。普通人很难想象,钢筋水泥森林之中的上海也绿意盎然。大到海外知名的浦江两岸,小到一个街边社区公园,都能让人一下子感觉远离了城市,回归自然。

 
黄阿忠《和平公园》(和平公园建于1958年)(张帆摄)
 
洪纽一说,上海炎黄书画院的艺术家既有驰名海内外的大家,也有现今活跃在美术创作和教学第一线的中青年骨干,年龄最大的超过八十岁。实地采风和创作大约进行了一年半,画家们的足迹遍布沪上百余个公园和绿地,尤其是浦江两岸长达 45 公里的滨江岸线绿化带,从杨浦滨江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渔人码头,到虹口滨江的“星外滩”;从外白渡桥畔的老外滩,到十六铺码头的黄浦滨江;从卢浦大桥边昔日吊车林立的徐汇滨江,到浦江东岸的陆家嘴绿地、前滩、后滩,以及中山公园、复兴公园、黄浦公园、长风公园等传统公园,直至世纪公园、辰山植物园、 野生动物园、雕塑公园、崇明生态公园等一大批主题公园,无一遗漏。
 
最重要的是,和十九世纪活跃于枫丹白露森林的那批法国画家一样,上海的这群艺术家也坚持不囿于画室,而是对照自然写生,这也增加了他们工作的难度和强度。年逾八旬的老画家瞿谷量,不顾年事已高一次次到嘉定公园实地写生,把难得一见的千年银杏树留在了自己的画布之中;为了表现青浦大观园的迷人风采,画家陈小培克服了自身的病痛,在创作中精益求精,一幅工笔重彩的《大观园》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更有些画家因为家离所创作的公园较远,特地住进了附近的宾馆,只为了能实地观察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用以创作……
 
城市建设借鉴海外经验
 
 
展览现场(张帆摄)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城市规划、绿地规划等,在过去数十年间也大量借鉴和参考了海外的先进经验,更邀请到不少海外人才参与,其中香港经验和人才也必不可少,因此,是次画家们的拳拳之心,也是对海外贡献的一次回馈。
 
展览自即日起至3月31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分馆(上海市普陀区美术馆)免费对公众开放。之后,作为展示上海的一张全新文化名片,这一展览和相关活动还有望到国内外巡回展出。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