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艺术家提名公布

2019-04-15 13:30:12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提名奖的评选工作已经结束, 向公众正式公布。由国内外文化艺术领域重要的评论家、策展人、专家学者组成的AAC艺术中国顾问委员会共同完成了月旦评以及本届的候选名单后,评审委员会再次通过线上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本届“年度艺术家”、“年度青年艺术家”、“年度策展人”、“年度艺术出版物”四个奖项的5位提名奖获得者。5月27日,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将于故宫博物院颁出四大奖项的提名奖及最终大奖。



第13届AAC展示海报

多年来,“AAC艺术中国”在全球化视野中持续记录和跟踪着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一年一度的回望和记录着中国当代艺术。不仅在建立本土价值体系中凸显出积极作用,也推动着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影响力。

此前,通过对2018年中国当代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总结,本届轮值主席侯瀚如将评选主题定为:“独立与多元”。在这个主题之下,通过对历史与当代、全球和中国、“局外”和“局中”的交汇考察,寻找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性和内在逻辑。

根据《AAC艺术中国评选办法》,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评委会由七位国内外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艺术家、权威评论家、策展人、专家学者组成评选委员会,负责本年度AAC奖项评选工作。

本届“AAC艺术中国”评委会由理事会通过,由当代著名学者、作家、策展人侯瀚如(Hou Hanru)担任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评选委员会轮值主席,评委包括(按首字母顺序):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llack)、董冰峰(Dong Bingfeng)、刘小东(Liu Xiaodong)、片冈真实(Mami Kataoka)、菲利普·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郑胜天(Zheng Shengtian),以线上投票方式评选出本届AAC艺术中国四项提名奖。四项大奖将由评审委员会在北京终评会进行现场讨论投票,决出最终的大奖获得者。

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提名奖名单(按首字母排序):林天苗、刘野、邱志杰、杨福东、赵赵

林天苗

1961年出生于山西太原,现居住和工作在北京。她在“开放工作室”的艺术活动中展出了“缠的扩散”、“圣德蕾娜的诱惑”、“裤子”、“树”等作品,奠定了她从事实验性艺术的重要性地位,同时她也是第一批获得国际关注和认可的中国女性艺术家之一。近年来林天苗试图摆脱女性主义话题的困顿,以开放的姿态游走于大型装置、雕塑、摄影、视频及各种其他媒介实践的工作中。林天苗的作品被很多中外美术馆收藏:纽约的布鲁克林美术馆、MoMA、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旧金山MoMA、香港M+、西雅图当代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和蓬皮杜美术馆等等。

林天苗 《我的花园 My Garden》 铝合金框架结构、玻璃、液体循环系统、地毯 尺寸可变2018年

“体·统”林天苗个展现场

2018年6月26日上海外滩美术馆迎来艺术家林天苗的上海首场个人专题展览“体·统”。 艺术家视整个展览为一个特定场域的项目,展开四部分概念的探究:“个体意识”、“群体意识”、“公共意识”、“终极意识”,概念与楼层相呼应,依次从美术馆二楼展厅纵向延伸到六楼,为观者带来一场心理和感官上的“意识”之旅。作品涵盖她二十余年创作脉络中极具代表性的装置作品,此外,《白日梦》(1999年)、《失与得》(2014年)、《嗨!!!》、《暖流》、《我的花园》是从未向公众展出过的大型交互装置。

《我的花园》 是此次展览最大的一件作品,邀请观众参观一个由玻璃器皿打造的“花园”。地面铺有柔软的粉色地毯,不同直径、高低的粉色花盆内直立着类似植物的玻璃管,玻璃管中喷流着各种透明的绿色液体,同时在玻璃管上印有植物的中文俗名和对应的拉丁语。林天苗爱植物,爱花园。借以“有真为假,作假为真”的公共意识概念,艺术家将花园主体 分割为两种色彩:粉色和绿色。地面铺设粉色的地毯,“植物”由不同直径、高低各一的玻璃管饰演。艺术家试图以此向人们揭示了民俗俚语中无力、幽默、庸俗和欲望的语言身份表述,提醒我们保持对周遭社会环境敏感的质疑态度。

刘野

1964年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校;1989年就读于中央美院壁画系;1994年毕业于德国柏林艺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刘野的绘画,无论其笔下的卡通形象,抑或是美人图,米菲兔子,蒙德里安图式符号,都是刘野对自我及人类最基本情感的反思,以童话般的梦幻色彩与语言表现形式,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在那些看似童趣天真的背后其实隐藏着生命本身的脆弱、流逝与无常,极富哲思意味。刘野也凭借着独特的语言体系和鲜明的个人风格成为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的中坚力量。其作品广为海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收藏。

刘野 《神女》 布面丙烯 60x45cm 2018年

刘野个展“寓言叙事”展览现场

11月 10日,刘野个展“寓言叙事”于上海 Prada荣宅开幕,展览呈现刘野自1992年至今的三十幅精选画作,策展人为乌多·蒂特曼。墙上镶嵌的珐琅砖、地板上颜色丰富的釉面砖、楼梯扶手上雕刻的精致花纹、带有欧洲风格的彩绘玻璃……整座荣宅大体保留原先的设计。刘野的作品,穿插其中,让当代与历史进行相隔时空的对话。“这个展览,如同把我的作品和这个房子一起,讲一个故事。”开幕当天,刘野道出了展览名“寓言叙事”的理由。

此次展览,蒂特曼大部分选择的是小尺幅的画,这样作品就可以与环境结合的更加紧密,同时,策展人的策划也考虑到了展场白天与晚上的环境变化,还有作品在环境中的位置。刘野的作品展现出隐秘而感性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以东西方文学、艺术史和大众文化为来源。在他的作品中,标志性的童话风格与幽默感和谐谑色彩并存。

邱志杰

1969 年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是职业艺术家、撰稿人和策展人。他的创作活动涉及书法、水墨绘画、摄影、录像、装置、剧场等多种方式。他代表了一种沟通中国文人传统与当代艺术、沟通社会关怀和艺术的个人解放力量的崭新尝试。近期参加的展览包括:2018 “邱注上元灯彩计划”邱志杰个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18中国新水墨艺术作品展1978-2018(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17 2016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等。

“邱注上元灯彩计划”邱志杰个展现场

“邱注上元灯彩计划”邱志杰个展现场

3月16日,北京民生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系列的最新成果,推出艺术家邱志杰的“邱注上元灯彩计划”, 也是邱志杰“上元灯彩”系列展览的终结篇。“邱注上元灯彩计划”是一个大型综合艺术计划。它由《上元灯彩图》出发,囊括了一系列的写作、绘画、装置和剧场表演等艺术形式。此次展览共展出170余件(组)作品。包括《邱注上元灯彩》、《金陵剧场绣像谱》、《金陵剧场》装置系列与现场演出、《古玩市场》现场演出、《不夜天》、《历史剧考释》、《历史剧推演》等。在此次展览中,散布在空间里的百余个装置,每一个都将分别对应于一种在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过的形象或现象,例如权臣、幼帝、悍将、告密者、革命者、税吏、流寇等。它们有时候是人物,有时候是某种事物,例如漕运、狼烟、谶言、丹药等等。这些小型装置都可由表演者操纵,它们之间的组合、自动和互动的过程,成为一个“金陵剧场”。

由明代画师所绘,后由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题《上元灯彩图》,在艺术家邱志杰的临摹过程中衍生出宏大的“邱注上元灯彩计划”,连带出历史与当代的诸多思考和话题。虽然《上元灯彩图》描述的是南京夫子庙元宵节的情态。但在艺术家邱志杰的“邱注上元灯彩计划”转化之后便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固定的时空概念中。邱志杰从2009年开始专注研究《上元灯彩图》,其成果逐步形成了“邱注上元灯彩计划”。一系列由《上元灯彩图》生发出来的创作中,邱志杰始终用当代的眼光重新解读这样一幅明代城市的社会风俗画,试图从中提炼出中国文化的隐秘基因,并寻找合适它们的当代表征方式,演绎出一个庞大的研究/创作/游戏的构架。它是对于中国历史的述说方式的演义和基因图谱绘制。

杨福东

1971年生于中国北京,是年轻的影象艺术家中最受瞩目的一位。他的作品反映了新一代的年轻知识分子在富裕的物质生活与日益匮乏的精神世界之间的妥协和困惑。例如影片“竹林七贤”和“陌生天堂”构思巧妙,画面精美但同时由于叙事性的刻意削弱,影片非常深奥晦涩。它更像是艺术家借助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进行的一次次情绪、场景的自我表达。2004年杨福东入选“Hugo Boss当代艺术奖”,曾经参加过卡塞尔文献展和威尼斯双年展的履历也帮助他进入到国际性收藏家们的视野。​

杨福东 《明日早朝》美术场景效果图之一 2018年

“明日早朝”杨福东个展现场

3月23日,艺术家杨福东大型影像个展《明日早朝》在龙美术馆(西岸馆)揭幕,这也是其首个美术馆新电影计划。杨福东于2009年首次萌生了在美术馆拍摄艺术电影的想法,经过近十年的酝酿,这一计划终于在龙美术馆盛大开启,未来或将在更多艺术场馆以不同的主题呈现。杨福东及其团队将在龙美术馆(西岸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摄制,整个拍摄过程将突破性地延伸为一场大型的现场表演艺术展。艺术家将邀请观众一同见证影像创作的重要过程。此次展览不仅颠覆了传统意义上艺术作品的创作方式与观看方式,将作品的边界延伸到观众的切身体验,并且引发观者思考历史、关注当下以及展望未来。

此次展览中,艺术家根据龙美术馆独特的结构特点,史无前例地在美术馆一层、阶梯式展厅创造性地打造出“宋代朝会”以及“生命之塔”两个颇为壮观的拍摄场景,它们同时构成了此次美术馆新电影计划的最核心组成部分。龙美术馆的一楼大厅变身成为主拍摄展厅,明日早朝的场景,营造的是重殿之城,皇宫的气氛。有如古希腊神庙般的宫殿柱子、火烧云背景既象征着热火朝天的议事气氛又仿若风云变幻的皇城。拍摄展厅的后方,无影墙的摄影棚设计,仿佛让人感觉皇宫内外就是一出戏,而尼采有意思的七句话,则串联起语言的黑色通道。展厅现场的还设有一个直播间。

赵赵

1982年出生于新疆,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作为80后当代中国关键艺术家之一,赵赵早期作为艾未未的亲密助手。他热衷于利用各种艺术媒介对现实及其意识形态传统惯例提出挑战,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表达不守成规与无政府主义的态度。近年,赵赵具挑衅性及丰富的艺术实践获得国际间的关注及重视。近期参与展览有: “熵”中国艺术家群展,(2018林冠艺术基金会,北京),一秒·一年:赵赵个展(2018 H Queen‘s,香港), “弥留”赵赵个展(2018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首届ART CHENGDU 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2018 成都远洋太古里地铁广场,成都),“自画像”赵赵个展(2017 大未来林舍画廊,台北), “社会剧场:参与与共享”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2017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等。

赵赵 《弥留》 铜、不锈钢、铁 尺寸可变 2018年

“弥留”赵赵个展现场

7月14日,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推出艺术家赵赵的全新个展“弥留”。三年来,赵赵每一年都借着展览抛出一个话题,在连续的几个展览中,我们看到艺术家所探讨的主题从沙漠到骆驼再到公路的演变过程,彼此之间看似没有关联,但某种程度上,它们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赵赵今年的个展“弥留”是从一只猫开始的。在这个具有超越性的瞬间里,弥留像是对永恒的体验,逝去的想象覆盖经验的全部领域。

2015年的某个午后,赵赵在工作室外面的沥青公路中间看到了一只猫的尸体。被多次碾压后仅存下一些印痕和毛屑,基于其多年创作的高度敏感,他用粉笔描摹下了这个形状,后用金属重新锻造。几千块材质、大小各异的碎片,组成了20多只猫的图形,镶嵌在铺满展厅地面的沥青之中。碎片由四种物质组成,黄铜的闪烁,不锈钢的反射,黑铁的凝重,蓝铁的迷幻。均有具体的指向与多重的隐喻。在这件作品里,公路是人类文明、工业发展的象征,这里包含着规则,制度,权利。赵赵将作品及展览命名为“弥留”,这是一个生命最后“回光返照”的状态,那是一种肉体已经死亡,但精神却还是清醒的独特体验。这种体验,对赵赵而言,如同他所处的现实,也如同他看到的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现状。借用一只猫的尸体,赵赵在展厅里呈现了生命的挽歌,亦转化成为一个具有抽象美学意味的现实社会挽歌。(图片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张昕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