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之年度策展人提名及年度艺术出版物提名公布

2019-04-15 14:21:26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策展人提名奖名单(按首字母排序): 冯博一与田霏宇、费大为等人、黄笃与晏燕、鲁明军、朱青生、张尕 

冯博一 

1960年生,独立策展人、美术评论家,并兼任何香凝美术馆、金鸡湖美术馆艺术总监。198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2008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任编辑工作。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深圳、苏州。致力于中国当代实验艺术的策划、评论、编辑等工作。在国内外策划多次重要展览,是为中国目前最活跃的独立策展人和评论家之一。 

田霏宇Philip Tinari 

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评论家、策展人与艺术史学家。本科毕业于杜克大学文学和历史学系,硕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东亚文化研究专业。2011年起,他开始担任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馆长,6年里策划了超过60场展览以及多场公共活动及发展性项目,并在2016年被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选为“公共知识分子项目”中的一员。​ 

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和客座策展人冯博一联合策划的大型回顾性个展“徐冰:思想与方法”7月21日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开展,此次展览为艺术家近年来在北京地区最全面的个展,力图全面梳理艺术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至今四十余年的创作历程,新回顾展命名为“思想与方法”,是徐冰艺术恰如其分的总结:对他而言,艺术不是思想到思想再回馈思想,而是从手艺到思想,再指导手艺的记录。对时弊的感知、思维的推进,有时是无意间看到的某个画面/事物展开的,有时通过对某栋新楼的造型、材料、颜色或与周边建筑关系的判断展开的,有时是通过在工作室反复摆弄手里的“活儿”展开的。 

“思想与方法”徐冰个展现场 

展览展出了《天书》、《将进酒》、《凤凰》、《蜻蜓之眼》、《英文方块字书法》、《鬼打墙》、《荣华富贵》等作品,囊括版画、素描、装置、文献记录、手稿、影像、纪录片等形式,共六十余组作品。作为一位多维度的艺术家,每一件作品都给人不同的感受。其作品朴素、自然、带入感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不同的阶层都能从中得到不同的启发。 


“思想与方法”徐冰个展现场

费大为 

1954年生于上海,198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现任联合国教科文艺基金会评审,独立策划人和批评家。自八十年代后半期以来所策划的一些列展览活动,首次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向国际舞台。 

埃尔维·尚戴斯 Hervé Chandès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馆长。 

格拉齐娅·夸罗尼 Grazia Quaroni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收藏部主任。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陌生风景”展览现场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陌生风景” 4月25日至7月29日亮相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法国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在中国地区的首次大型展览,展览通过展出近100件/组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收藏的标志性艺术作品,以及众多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具有独创性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以及它在成立三十多年对当代艺术及艺术家们所饯行的承诺。 

“陌生风景”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卡地亚基金会馆长埃尔维·尚戴斯与策展人费大为的相遇应运而生。展览中,不仅带来森山大道、雷蒙·德巴东、大卫·林奇的照片和影像,也展示了北野武的绘画和雕塑,此外,5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参展,分别是蔡国强、黄永砯、高山、胡柳和李永斌。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陌生风景”展览现场

黄笃 

批评家、策展人,今日美术馆学术总监。 

晏燕 

今日美术馆展览及学术副馆长。 

“根茎”中国当代艺术自主性研究展现场 
2018年1月15日,由黄笃与晏燕策划的《根茎—中国当代艺术自主性研究展》在今日美术馆亮相,此次展览是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的2017年度资助项目,试图在全球化背景下深思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路径。展览主题“根茎”(Rhizome)一词源自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理念。“根茎”被比喻为一种复杂的文化隐喻和游牧主义的思维模式,它代表了一种开放性的、非中心的、无规则的、多元化的、无限生长的形态和活力。“根茎”恰好描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特征——在融合中不断生长,在生长中产生差异。 
本展览以艺术家个案研究切入,通过甄选并确定了八位参展艺术家:隋建国、王鲁炎、胡介鸣、姜杰、倪海峰、徐震与没顶公司、蒋志和高伟刚。他们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艺术,其作品涵盖的媒介包括:雕塑,摄影,录像,装置和绘画。它梳理和呈现了八位艺术家节点性的作品,以及艺术作品背后的观念变化轨迹。 


“根茎”中国当代艺术自主性研究展现场

鲁明军 

1978年生,2011年获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艺术史、艺术批评与理论的研究、教学与实践。他曾策划多个展览,论文见于《文艺研究》、《美术研究》、《二十一世纪》等刊物。近著有《论绘画的绘画:一种艺术机制与普遍性认知》(2015)、《自觉的歧途:1999年的三个当代艺术展览/计划及其之后》(2017)、《目光的诗学:视觉文化、艺术史与当代》(2017)等。2015 年起兼任剩余空间艺术总监。2015 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 年获得YiShu中国当代艺术写作奖。2017 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 

在集结展览 

2018年5月27日由知名策展人鲁明军策划的展览“在集结/Assembling”在沈阳chi K11艺术空间开幕。展览旨在回溯东北地区的当代艺术实验精神,并首次全面探讨东北文化与艺术在当代艺术系统中的价值和地位。在当代艺术发展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东北已经形成了高辨识度,亦不乏争议的绘画风格和地方调性。经历过80年代的临时组织和前卫小组的艺术实验,90年代的纪录片运动和地下音乐表演,以及随后逐渐“被流放”或“自我流放”的东北艺术家在异地对于“东北”的想象和莫名的风格抵御,至今天那些零零星星依然执着于在地社会参与和艺术介入的“弱行动”,皆表明东北在当代艺术中或者说当代艺术在东北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层次和质地。鲁明军设法将所有关于“东北的当代艺术”集结在一起,构成并释放出今天东北当代艺术的新动能。 


“在集结”群展现场

展览展出了王兴伟《姐夫再忙,也没有忘记你......》、张慧 《我过去的情人变老了》、刘小东 《郭强在自己开的KTV里》、孙原 彭禹 《当看不再是一种选择》、舒群 《绝对原则消解系列3号》、艺术教育小组 《个人史》等作品,汇聚了北方道路艺术联盟、北方艺术群体、毒山凡太朗、耿旖旎、海波、何翔宇等31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与6个发迹于东北地区的当代艺术小组。 

鲁明军于2018年策划的其他展览:“疆域:地缘的拓扑”群展,“异形”徐震个展,“倒流的河水”王强个展,“静物与风景”杨振中个展,“世纪”傅饶个展。 

朱青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德国考古学院通讯院士。1978-1982年本科就读于南京师范学院,1982-1985年研究生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1990-1996年博士研究生就读于海德堡大学。1985-1987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助教、讲师,1987年至今任北京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史。主编《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起每年一卷)、《汉画总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起已出版30卷),著有《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商务印书馆,2000),译有《詹森艺术史》(世界文化出版社,2014)。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巴黎索邦大学、中国美院、西安美院、天津美院、四川美院、鲁迅美院、广州美院、湖北美院等客座教授。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展览 

2018年月24日,“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青生担任策展人。“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通过“一年之鉴”这一时段性学术方法,系统性地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在2017年的整体状况及趋势。通过展示“变量”,一年中当代艺术的变化得到整体显示,各个重要事实的意义和之间的关联得以揭示,当下的社会思潮、文化现象和当代人的创造性反应也因此被反映出来。而在年鉴展中,各种问题将被尽可能地展现和提示。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展览现场

本次年鉴展现场展出141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在2017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胡尹萍《身份》、童昆鸟 《艺术垃圾桶》、栾佳齐《528HZ》、廖斐《单向雕塑1-4》、焦应奇《认知和表达的基本结构》、冷广敏 《温床》、李怒《广场》、何翔宇《5月14日,7月14日,8月27日》、毛晨雨《稻电影》等。这些作品和文献记录是《年鉴》编辑部在2017年全年近4000个艺术展览及活动、12780位艺术家材料、4652篇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甄选,根据编辑委员会的意见修订补充后的结果。 

张尕 

媒体艺术家,策展人,纽约帕森斯艺术学院教授。曾参加许多重要国际展览如 Ars Electronica Center(奥地利)、Adelaide Art Festival(澳大利亚)等。曾策划了三届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即2008年的“合成时代”,2011年“延展生命”以及2014年“齐物等观”。在2004年至2006年间,他组织并策划了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及论坛,将国际新媒体艺术的前沿实践介绍到中国大陆。自2015年起他将作为学术指导参与上海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的展览,研究等各方面的规划。 

“开”展览 

由知美术馆与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联合呈现,由媒体艺术策展人张尕策划的“开”展览于2018年4月25日开幕,持续至2018年8月12日。展览名字为“开”自然呼应美术馆正式开启的重要时刻,某种新开端正积聚着力量;同时“开”作为一种运动,与九位艺术家的参展作品也有某种联系:参展的作品也都以某种形式保持“运动”、“变化”之感,无论是机械运动、电子运动、光影运动,甚至是参与者的被动运动,都与美术馆的“生生不息”有着呼应之美。本次展览与首届Art Chengdu艺术博览会及其他机构一起有所动作,也是想形成一股合力,加速打造成都生态系统的形成。
“开”展现场

展览展示了奇科·马可姆特与“无定形机器人创作”团体作品《灵动喷泉》、张培力作品《标准的,健康向上的,有特色的圆及其音响》、马尼克斯·德·尼斯作品《直线位移》 、迈克尔·华金·格雷作品《两个西蒙奈塔之间》 、劳伦斯·马斯塔夫作品《指南针 02005》 、 王功新作品《不可坐的》、 卡斯滕·尼古拉作品《反射失真》、森万里子作品《平底石》 、王郁洋作品《无题——柏拉图的立方体》 等。这些作品都有一种永恒的反复,一种生生不息的转变,一种拥抱未知、无法预料之事物,拥抱一切潜在可能的精神。 

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出版物提名奖名单 
(按首字母排序): 


《策展诗学 教育、诸众与民主之后》 

作者:林宏璋 

出版社:典藏艺术家庭 

出版时间:2018-04-20 

这不是一本通用的协助艺术策展的学习者把展览办周到的策展操作手册,而是一本想藉由本书在经由全球化新自由自经济体系长时间无孔不入地塑造、归化、均质化的群众之中,启动更为异质、更具主动性的艺术诸众。或是要让原先看不到的、没有声音的被看到、被听到。──前国北教大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学系教授黄海鸣 当代艺术策展实践面对的是开放的公众关系,以及经由「教育转向」所发展的自我技术所蕴含的民主价值;从策展的字源意义作为一种「照料」他者与自我的技术,是将艺术展演本身视为启发智性的公共性行动。这个思考取径在于将策展从起源学的意义,进行对其历史、专业、责任与机制关系的变革等综合考究。 本书书名挪引亚里士多德的《诗学》(Poetics),乃是强调策展之实践创造性,如同诗学作为一种“从无到有”的“生成”。《诗学》系指一个“如何”创作戏剧的创造方法与认知,因此,“即兴/创新”是重要的创造技巧。在此意义下,本书所集结的文章在于强调策展本身的创作论,同时也是进行对「策展技术」的思考,包含策展中发生的写作、形式、空间拓朴、主体性等思辨面向。本书书写原则上建立在作者对于大量国际双年展的观察,其中也包括作者所协同策展的台北双年展。因此书中除了有许多相关理论收集整理之外,还包括很多的策展案例摘要,无疑是一本台湾近年来讨论策展的重要著作。 

《当代已然成史:我(们)与黄专》 

作者:巫鸿 

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01 

黄专的工作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不可分割的部分。他曾问道:“当代何以成史?” 又曾著文论证“史料”在理解历史中的不可或缺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这本访谈录希望提供的并非是私人的友情缅怀,而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特殊史料和素材。近80名被访者的不同身份、经历、年龄和工作性质,使他们的口述涉及中国当代艺术的多个维度。这些人既包括与黄专多年交往和合作的学者、艺术家、策展人、建筑师和设计师,与他合作建立当代美术机构和策划大型展览的企业家和馆长,也包括他的老朋友和老同学。 访谈录分为上下两卷本,为了突出本书的史料价值并便于使用者查阅,访谈录根据被访者的身份将访谈内容进行了初步分类。上卷的访谈对象包括艺术史家、评论家、策展人、机构负责人、设计师等;下卷全部为艺术家的口述记录。每卷中根据访谈所涉及的事件和历史环境,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进行排列。 

《当代艺术与宋庄的三重解读》 

作者:秦竩 

出版社:中国科技出版传媒 

出版时间:2018-10-01 

中国当代艺术与改革开放同步经历了40年的发展,因其历程独具中国特色而又带着鲜明的时代性而应被书写。 本书立足于全球最大的艺术聚集区一宋庄,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可以对照的实体,从田野案例出发,以民营美术馆、当代艺术从业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和米歇尔.福柯的知识权力理论三个理论的综合运用下,解析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 

《流动的图像:当代中国视觉文化再解读》 

作者:唐小兵(美) 

出版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01 

当代中国纷繁的艺术创新和视觉环境,蕴涵着怎样的历史经验和逻辑?“视觉文化”这个概念,能让我们看到什么?《流动的图像:当代中国视觉文化再解读》以富于同情的眼光,全球化的视野,追溯多种视觉艺术形式的创作实践和历史语境,呈现出当代中国视觉文化的丰富多彩与鲜活可观。书中所展开的“再解读”,不仅是文化研究的方法,也可以是当代中国读者在自身文化经验中收获认同与震撼的“再发现”。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中国的美术馆世界》 

作者:姜节泓 

出版社:上海人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01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中国的美术馆世界》讨论了新时期中国的美术馆现状和“美术馆热”以及在此之下产生的中国当代艺术运作机制的新面貌。《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探索中国的美术馆在优选化的艺术世界语境中是如何建立、改造和发展的。所有撰文者都有在中国各种新博物馆工作的经验。从这些经历中收获的见解指引我们从稍许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即乐观的同时也抱有疑问。(图文来自主办方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张昕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