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光·影·道\电影路不用急\田 力

2019-05-16 03:17: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天的路,险阻满途……你既似箭往前跑,我也只管拚命追,方向原也是问号……”清晨听着林子祥的《迈步向前》,沿着河畔慢跑,是绝佳的享受,同时也勾起一些回忆。

  《迈步向前》是1984年上映的《英伦琵琶》电影主题曲,由林子祥作曲,潘源良填词。当时潘源良是一位新的填词人,但我之前已听过他的名字。他是中大新闻系1981年毕业生,在学期间已是高材生,毕业只有数年便成名。他的同班同学陈庆嘉,亦成为著名小说和专栏作家,之后更成为著名编剧。另一位与笔者年龄相若的中大校友叶广俭毕业在八十年代中,成为德宝电影公司的创作主任。当时仍在电影广告公司当撰稿员的笔者,当然十分欣赏他们的成就,但一点不着急,因为相信“各有前因莫羨人”,而且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也不得而知。

  两年前笔者在大学任教电影硕士毕业班,去年同学们都毕业了,再遇到他们时,几乎每位都提到一个忧虑。这个忧虑并不发自内心,是因为一同学的际遇。那位同学毕业一年后即成为某大导演的执行导演,同学们的忧虑是,“人家一年便有此成就,我怎办?”对的,毕业一年成为大导演的执行导演的确不错,但此事与其他同学关係不大,因为以成就论,很多人未毕业或没有读大学已当导演,不同的是这同学是熟悉的人。

  同样的例子是,数十年前中文大学数学系的邱成桐,入学一两年便被荐到美国深造,当中大同班的同学还未毕业,他已取得博士学位。同班同学们羨慕之余,可以做的是完成大学的学业,其他的忧虑都是浪费时间。

  年轻人喜欢对比,年长一点便知道人生的不同和限制,不是人人皆为天才,坚持走自己的路才重要。

  两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三十多岁才执导电影,比香港很多导演迟约十年,任何事情都不是愈早愈好,“赢在起跑线”是绝对的谬论。所谓“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笔者年轻时有一想法可供年轻人参考。因为当时的公司只有十多位同事,笔者想,若上天要给予这公司一位成功人士,我能否被青睐?於是,自己暗中恶补不足之处。结果虽然没有成功,却充实了不少,可以面对往后的各种挑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