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平成一代 “宅”为先

2019-05-16 03:17:16大公报 作者:小惠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人们在宅文化中,越来越乐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四月三十日,日本国民度过了平成时代的最后一天。伴随着泡沫经济破灭的阴影,平成时代被称作“失去的三十年”,在前朝昭和时代的对比下,平成显得懦弱而失意。但就在平成时代即将告终之际,日本大街小巷贩卖起了各种各样标有平成字样的纪念品;许多列车的车头都换上了写有“感谢平成”的指示牌;邮局排起长龙,民众争相购买平成最后一日邮戳;装有“平成的空气”的罐头更成为了十分抢手的商品。一个看似停滞,却又让日本国民不约而同表达缅怀与留恋的时代,它的魅力在何处?\小 惠

装有“平成的空气”的罐头

平成时代被认为是低欲望的时代,生长于平成时代的年轻人往往被认为是胸无大志的人,他们温和到丧失斗志,许多人放弃了房子与车子、婚姻与生育,不爱出门,甚少社交,日常生活充斥着游戏、动漫与追星,被称为“平成废宅”。

平成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日本年轻一代将何去何从

昭和男儿重建设

1989年平成天皇明仁即位之时,日本经济与社会正呈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态。自二战失败后,日本受到联合国的严厉制裁,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日本政府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思想灌输给国民,在《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中,美国社会学家、哈佛大学中日研究专家傅高义在对昭和时代日本社会的田野调查中发现,当时的日本人每天工作加通勤时间长达十二到十五个小时。通过如此高强度的压力与努力,日本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近二十年的时间,日本从发展中国家重建为发达国家,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87 年 4月13日美国《时代》周刊以美日贸易战为封面主题

这些昭和时代的建设者们被称为“昭和男儿”,他们信仰成功,拥趸强大,崇拜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等企业家。与此同时,也是自六十年代开始,美国不断发动对日本的贸易战,指责日本“国民普遍超负荷工作”,不断诱使日圆升值,却并没有阻止日本实业的崛起。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逐渐增加,当美国汽车占据日本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一点五的时候,日本汽车占据了美国市场的百分之二十五。1989年12月29日,日本经济新闻社编制公布的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日经平均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的38957.44点,昭和男儿们喊出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号,他们相信“日本的时代”即将到来,甚至对当时的美元贬值和美国人心怀同情。

然而随着日圆的升值,日本通货膨胀日益加剧,日本政府不断扩大内需,最终导致日本巨大的房地产泡沫。1991年,明仁即位两年后,日本土地价格开始下跌,到1992年8月,日经平均指数跌至14000点左右,经济泡沫破裂,国民与公司大量破产,此后日本经济一直停滞,二十多年间GDP长期保持四万亿美元左右,没有明显增长。

经济停滞人无望

由此带来的民众心态变化,形成了后来说的“平成废宅”。一方面,国内经济不景气以及越来越固化的社会阶级,让平成时代的年轻人看不到阶级跨越的希望,致使人们安于现状,失去抱负;另一方面,尽管股市一蹶不振,但实业基础仍在,大量的储蓄形成了日本藏富于民的情况,平成三十年中,日本国民个人金融资产由1989年的一千万亿日圆上涨到2018年的近一千九百万亿日圆。衣食无忧,但又翻身无望,经济泡沫破灭引起的恐慌与不安全感依旧如影随形,日本进入到低欲望社会。

《新世纪福音战士》是平成时代代表动漫之一

低欲望社会中的人们首先竭力避免负债,年轻人讲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所以他们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子,如此一来,日本社会少子化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对比1980年,男女首次结婚平均年龄分别增长超过3.1岁和4.1岁。而老年人虽然有钱,但不炒房也不炒股,只是热衷储蓄。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所著《低欲望社会》一书中,形容日本的未来是“日本国民每人将抱着三千五百万日圆离世,他们一辈子抱着对未来的不安过活,临终前却是个有钱人”。

老问题不曾解决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人在生活方式上崇尚极简,在艺术与设计中,性冷淡风大行其道,“MUJI”、“UNIQLO”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山下英子提出的“断舍离”,即“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事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的概念大受欢迎。此外,宅文化盛行,人们越来越乐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一方面御宅族群体不断扩大,身穿奇装异服Cosplay的男男女女出现在日本街头,他们旺盛的购买力影响了日本娱乐业,从动漫和游戏产业的繁荣,到AKB48等偶像团体的诞生,日本成为文化软实力输出大国;另一方面,年轻人的社交活动半径越来越小,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家中,衣食住行都依赖于周围的大型商场解决,缺乏探索外面真实世界并与之沟通的欲望。而随着宅文化内涵被不断丰富与深化,人们对这种文化的认可逐渐加深,“宅”的概念已经由最初的贬义变为如今的中性,成为一种自娱自乐、自我相处与探索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这种温和的、没有攻击性的社会性格,还诞生了“萌文化”与“萌经济”,可爱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元素,并且被推广到东亚乃至全球。而随着大家对低欲望社会种种行为的认可,“昭和”反而成为一个带有贬义和戏谑色彩的词语,它会用以代指日本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种族主义,以及“反萌化”等论调。

身穿奇装异服Cosplay的男男女女出现在日本街头

日本社会从泡沫经济破灭的恐慌,到沉寂,再到戏谑沉寂;国民的精神面貌从“昭和男儿”到“平成废宅”,他们逐渐接受了这种富足而空虚,平稳却没有希望的生活。来到令和时代,作为拥有海外净资产最多的国家,海外经济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旗鼓相当,日本在全球化布局中稳步前进。然而老龄化、少子化、性别不平等的社会问题,仍旧步步紧迫,但日本国民的性格,已逐渐从昭和时代的激进、慕强与侵略,转化为平成之后的温和、友好与平静。平成一代人,可能是最与社会现实脱节的一代人,但也可能是最落地的一代人。正如平成时代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之一是枝裕和,在电影中一再表现出对软弱无力、充满弱点的人性的温柔、接纳与包容,也许英雄的落幕、生活的平凡与无趣处透出的微光,才是平成时代的魅力所在。

AKB48等偶像团体受到宅男宅女们的欢迎

东亚青年的文化烙印

日本有“平成废宅”,香港有“废青”,内地有“佛系青年”,韩国有“N抛世代”。不知何时起,东亚社会的年轻人们不约而同地开始了颓废、懒散、孤僻、低欲望的生活。与美国垮掉的一代不同,东亚社会的年轻人们面对压力与冲击,很少走向对外积极反抗的道路,他们往往反求诸己,通过对外界的不配合、不反抗,一定程度对真实世界的远离,来切割社会关系,表达自己的态度。这无疑与东亚社会的传统儒释道文化有关。

图:东亚社会年轻人的处事方式受到儒释道文化的影响

比尔·波特在其著作《空谷幽兰》中实地调查中国的终南山,探寻隐士的生活,发现这些隐士们的归隐大多怀揣着政治理想或者世俗目的。事实上,隐居不等于放弃社会,而是通过先改造自己以适应社会,再慢慢探寻改变社会的方式。不管是日本、香港、韩国,还是号称“佛系青年”的内地,其年轻人“丧文化”的精神内核都更偏向于道教文化,在社会不景气,资源被固化、被上一代人占有的时候,年轻人反求诸己,降低对物质欲望上的要求,避免与外界冲突,尽量选择一些无攻击性甚至无意义的爱好,实现一种充满后现代语境的无为而无不为。

(下期“文化观澜”将于5月30日刊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