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芳华谱写新旋律 化蝶催泪扬四海

2019-05-26 03:02: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上海兰心大戏院《梁祝》首演的成功,至今刚好一个甲子。很难想像作品创作过程只有一百多天,而且主创的何占豪、陈钢俱为上海音乐学院管弦及作曲系学生,独奏的俞丽拿更是芳华十八的本科生。当时正值火红年代,全国跃进炼钢,《梁祝》的诞生,用陈钢的原话:“我们想用这一份薄礼来显示我们这些新中国年轻人的赤子之心。这首乐曲的主线是写祝英台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对封建势力的抗争。记得我们写作时含着泪、绞着心,与女主角同命运、共呼吸。”

   据资料显示,当时《梁祝》与《全民皆兵》、《大炼钢铁》作为三个献礼题目供学院领导考虑,后者更是由俞丽拿提出的。最后副院长孟波出於艺术考虑,选择了《梁祝》,而且在创作汇报过程中,冒着倡导迷信的风险,提出加入“化蝶”的终章部分。结果就成为今天我们熟悉的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越剧梁祝曾拍成彩色电影,而且在一九五四年日内瓦会议期间播放。按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邀请函介绍该剧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引来二百多位代表和记者出席,其中包括留着泪观赏的电影泰斗查理.卓别林。周总理曾对该剧主演之一袁雪芬说:“我们的两台(指祝英台和茅台)在日内瓦出了风头,为国争了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