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许钦松:相融相生相长,为粤港澳人文湾区提供文化支撑

2019-09-10 11:01:21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南粤春晓》500×250cm 中国画 2008年

临近中秋,南粤大地却依旧生机勃勃。一流湾区,连接世界。新使命,呼唤新担当。目前,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已成为广东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中之重。

笔墨当随时代。生活在社会大变革中的艺术工作者们,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湾区”、“艺术湾区”建设,积极主动地有所担当、有所作为,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责无旁贷的任务。

近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湾区”工作稳步推动之际,大公网记者采访了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广东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许钦松,请他聊聊“人文湾区”。许钦松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的艺术工作者应该在系统深入研究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开拓创新,吸纳融会外来文化之长,彼此相融相生相长,为粤港澳人文湾区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努力构建粤港澳人文湾区的世界格局,并形成国际影响力。

《丰碑》600×240cm 中国画 2011年

文化融合,相融相生,相生相长

近百年来,广东美术发展史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部分,就是中国美术发展的缩影。在中国美术从传统转向现代、吸纳外来艺术的过程中,广东美术做出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岭南艺术风格,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教授所言,广东美术的百年历史具有“艺术革新的先驱性,对外开放的包容性,立足民族的本土性,以及涌现基因的摇篮性”四个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百年广东美术的发展影响着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走向,增强了中国美术文化自信的根基。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勇立潮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艺术家,产生了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其中,许钦松是当代颇具成就与影响力的山水画大家,其笔下山水厚实雄壮,壮阔博大,以一派大气象、大气势的山水格局享誉画坛。

《岭云带雨》628×215cm 中国画 2007年

“粤港澳大湾区现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建设,文化在大湾区建设里面不能缺失。”在许钦松看来,粤港澳三地一水相依、文化融通、艺术繁荣的人文渊源,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是实现大湾区城市文化融合、兴盛,促进大湾区全方位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粤港澳大湾区九个城市与两个地区,地缘相近,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文化的根,因为都是同喝一江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近些年来,粤港澳文化交流活动非常频繁,大湾区城市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在改革开放再出发以及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和“艺术湾区”建设之际,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沉淀无疑是大湾区文化艺术发展最有力的基石。

《高原甘雨》184×147cm 中国画 2009年

“尽管香港、澳门随着城市建设越来越多样性,但最初都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广东三大文化作为文化底色和基调,可以说文化的根都是一样的。” 许钦松表示,“文化湾区的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根,不能是空中楼阁,而是要落实到每个人作为主体,落实到每个人的根系,要实现文化融合,相融相生,相生相长。融合包括往回看,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融合和创新工作,要持续做,做专,做精,做深。”

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民众,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都相同,共同生活在中国崛起的新时代,需要在共同的文化土壤上共生共长,助力打造“文化湾区”;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城市群,将共同面对世界,最终发展成为国际的大湾区。对此,许钦松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要互相学习,形成新时代的新文化,不断弘扬和推进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这样的格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湾区。”

《清泉出岩》147×184cm 中国画 2012年

展现大湾区文化风采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未来将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美术,是实现大湾区城市文化融合、兴盛,促进大湾区全方位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湾区”建设,许钦松从艺术家的使命感出发,倡导美术家们踊跃地投身于时代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将大湾区承载的岭南文化与传统艺术弘扬,并更大胆的实践时代的创新,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政策推进,共同书写艺术新篇章。

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湾区”建设中,除了各个城市和地区的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展览、演出、创作,许钦松强调文化艺术体系的教育同样需要融合。“教育是未来文化的基础。教育要和文化捆绑在一起,不要有门户之见,营造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自家人’的文化氛围,共同建造庞大的文化体系,构建大湾区各个城市与地区的文化自信。比如,各地互派学生交流,共同开展对中国近现代美术课题研究,共同举办相关主题的美术大展,共同促进美术研究人才、美术藏品资源的互动等等。”

《珠海伶仃岛写生》

此外,许钦松进行思考,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惠民艺术空间、开展社会美育教育等方面,大湾区的艺术工作者们也应该展现出自己的作为。因为,文化艺术绝不只是专业领域的事业,它应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启迪社会美育、引领学术品格,让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充分发挥岭南文化的精神凝聚力,成为深化内地与港澳地区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展现大湾区文化风采,助力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

许钦松作为岭南画派派领军人物,在他有别于前人山水画思想的“大山水观”中,以大笔墨观、通过视觉方式的改变、灰色地带的极限探求、金石入画、光色入画等变革性手法,把祖国壮丽河山表现得雄浑壮观。谈及未来的创作主题,粤港澳大湾区的名山名水已经被列入他的计划中。“过去我也去过香港澳门写生,但没有形成独立的作品。由于城市建设和新区发展,和我追求的‘圣洁山水’境界不太相融。以后有一天,我会画家乡的山山水水,让粤港澳大湾区的人们在我的作品中记住乡愁。”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家的创作计划,许钦松建议,香港澳门的艺术家多到内地写生,包括到全国各地去了解大好河山和传统文化,同样,内地的艺术家也多到香港澳门去采风,彼此进行不同艺术语言的探索。而且,当代艺术家要有国际视野,多把自己的作品推出去,在创作上要考量如何逐步登上国际艺术舞台的中央,与国际同行实现平等交流。

艺术简介

许钦松,1952年生,广东澄海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跨世纪之星”荣誉称号。现为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原广东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院长、中国画学会顾问、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广东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曾担任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艺术顾问,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指导委员会艺术顾问,“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总策划。

主要作品有:《个个都是铁肩膀》《潮的失落》《心花》《诱惑》《天音》《南粤春晓》《岭云带雨》《高原甘雨》《丰碑》《甘雨过山》《长江揽胜》《珠江涌云》等。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1992年日本·中国版画奖励会金奖、’91中国西湖美术节银奖(版画最高奖)、“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80-90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广东省第四届鲁迅文艺奖一等奖以及广东美协50年50件经典作品奖等多项大奖。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山东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武汉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深圳美术馆、重庆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原中国版画家协会、澳门艺术博物馆、美国驻华大使馆、澳大利亚佩斯艺术博物馆、日本国际版画艺术博物馆、泰国国王钦赐淡浮院、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机构收藏。

出版有《许钦松》《许钦松版画集》《许钦松山水画集》《许钦松自传体文集》《当代名家精品—许钦松》《象外之象—许钦松山水画集》《时代意象—许钦松艺术研究》《年度大家—许钦松》《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许钦松》《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许钦松》《此岸·彼岸—许钦松谈山水画艺术》《荣宝斋当代书画名家——许钦松山水画集》等。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