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探讨乡村环保建设 四国艺术家在沪PK“变废为宝”

2019-09-29 20:04:50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网9月29日讯(记者 张帆)一座废弃二十年的乡村月饼厂、锈迹斑斑的锅炉、杂草丛生的小路、蛇鼠随时出没、蚊蝇肆虐的旧车间……这个秋天,一堆位于上海崇明区西部的“垃圾”竟然吸引了中韩英法四国艺术家驻扎。国际知名艺术家、来自法国的Patrick Chappert-Gaujal应邀担任导师,在十多天的时间内,四国艺术家在此展开了一场“变废为宝”的大PK,以“自然、环境、生命的延续”为主题,大家就地取材、现场创作,这样的“行进式”展览在国内尚属首创。展览已于本周正式向公众开放,展期为2个月。

法国艺术家Patrick Chappert-Gaujal的装置艺术《麻将》取材于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马路上随处可见的垃圾箱(张帆摄)

在人们传统印象中,艺术应该就是在恒温恒湿的场馆中展示的,而今次的这场名“Artshake 2019 中韩英三国青年艺术计划”则颠覆了传统。策展方给入驻的艺术家十多天的时间,要求就地取材,自行设计组装展品。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群艺术家年纪都不大,在杂草间点上几盘蚊香就开始挥汗如雨地创作。创作材料基本靠自捡,实在太沉重的则向当地农民借来拖拉机运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在这样原生态的简陋环境里,创意在这群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年轻人中迸发,激荡出震撼效果——月饼车间锈迹斑驳的大型锅炉,经过改造成为一只“野兽”;办公室里几乎烂掉的桌椅与多媒体视频相结合,带来了时空穿越的曼妙感觉;在草丛间随处可见的废纸、空饮料瓶,在艺术家的巧妙安排下成为一个仰天呐喊的人;废旧铁皮错落拼搭,与厂区内的植被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座有工业气息的“秘密花园”……而所有的这一切又都呼应着主题:变废为宝,让垃圾焕发新生,唤起人们对于环境的珍视。短短半个月,一座沉睡的废墟变成了艺术空间。

这次艺术创作活动特别邀请艺术指导、法国艺术家Patrick对于这样一次在中国“下乡”的体验大呼过瘾。他告诉记者,人们普遍认为废品没什么用,他却觉得废品具有变得有趣的潜力。“变废品为艺术”是一件奇妙的事,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态、对环保的理解。他同时表示,中国国内对于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的全新规划也给艺术家们的创作带来很多启发。

策展人之一的国内知名年轻艺术家周诗元向记者介绍,这场“操控垃圾”的艺术活动准入门槛并不低。活动由国内知名民营美术馆“易元堂”、英国青年艺术家协会(UKYA)和中韩民间交流发展平台中韩文化桥(KC)共同举办,上半年先在中韩英三国展开海选,然后经过严格考核最终挑选三位艺术家来沪。整个展览为期两个月,之后这些别致的作品部分将展开世界巡展。周诗元说,策划这样的互动,也旨在让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深入了解中国乡村,在田间地头放开手脚进行创作。“通过他们的创作,能让大家对艺术的认知有所改变:艺术并不是离我们生活很远的东西,她就在生活的细节中。”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