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香港艺术家何海澄:因为绘画,我找到自己

2020-03-30 10:51:14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仿旧色绢本所作的仿宋人小品中,两只山雀栖于枝头,一只望向远方,一只整理毛羽。山雀的鸟羽用细笔勾描,以淡彩晕染,姿态逼肖。它们身处的竹丛,竹的勾勒坚挺有力,叶的勾勒则飘逸灵动……

这是艺术家何海澄在她参加的首场展览“艺象万千——渝港青年艺术交流展”上的展出作品。这场展览,何海澄将其视作她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当作艺术对她不忘初心、执著追求的馈赠。

何海澄与其的入选作品 仿宋人小品《白头丛竹图》

“什么是不做会后悔一辈子的?我想那是绘画。”

“年少不懂国画,觉得它‘老气’‘过时’,现在才知其博大精深,需要你去不断探究。”何海澄是香港人,在香港社会,家长们普遍对孩子学习艺术有种天然的担忧,认为艺术很难带给孩子“现实意义”,所以即便何海澄高中时期主修美术,也喜爱画画,还是被父母送往美国的大学,学习市场行销。

而后,她结婚,随丈夫从美国到重庆生活,怀孕生子……人生的一个个时间节点紧凑拼接,让她渐渐地在忙碌生活中忘了与自己对话谈心。“3年前,我意识到每天为小孩忙、为家人忙,和自己已然渐行渐远。”回望这场艺术之路,何海澄谈起她与国画结缘前的困顿时期。那时的她深深地陷在迷茫漩涡中,开始不停追问自己“什么是她所爱,什么是她不做会后悔一辈子的事情”,终于恍然发现,原来那件事就是她从小喜爱的画画。

在接续旧所学“西洋美术”与探索新领域“中国国画”之间,何海澄徘徊良久,最终决定迈出她绘画学习的全新一步,去学习、去认识、去探寻国画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绘画表现形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近一步。

就这样,这一全新的一步,也让她发现了她的艺术新大陆。在何海澄看来,中国画充满了大学问,它和“西洋美术”截然不同,西方讲究的是“快”,创作过程是随性的、可试错的;而中国画,讲究的是精细,是下笔之前的立意,每一笔每一划都至关重要。“中国画的绘画过程是一种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内心的修行,在独自作画的时间里,摒弃繁杂外界,享受自己与内心的独处,人生也因此而变得美好。”

如今的她,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照顾小孩仍旧花费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可即便如此,她每天还是会待小孩入睡之后,拿起画笔,展开画纸,晕染颜料,在绘画之中,关照起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个世界宁静而无丝毫杂念,有的只是她和绘画。

“绘画赠了我一盒糖果,让我的人生充满了惊喜。”

此次何海澄的参展作品篇幅虽小,但耗费了她4个月时间。因为是绢本上作画,每一笔都需要非常之小心、非常之专注,不允许自己有一笔欠佳,让整幅作品重来一次。

“作品的每一层颜色都要刷20多遍,既耗时又显功力,对我来说,宋代人小品除了是个艺术品,更是个工艺品。”至今,何海澄对自己的作品能够入选参展这件事情,依旧感到兴奋和意外,“没想到自己的作品能获得这么多专家评委的认可,得到宝贵的参展资格。本来是在心里打了退堂鼓的,但身边友人一直鼓励我,才让我有了勇气挑选作品参选。”

她挑选的这幅作品,也是她的首个绢本作品。创作之初,她本是出于“畏难”情绪,抱著“首次尝试,选个简单作品”的想法,挑选这幅画作临摹,可过程中,她发现画作对功力的考验并不如她所想的那般简单。“好在我没有放弃作画,更没有放弃选这幅作品参选,才得以让这幅作品亮相于展览之中。”如今,何海澄把这些无心插柳的美好,都看作是绘画赠予的糖果,让她的人生充满了惊喜。

“中国画有种无形的魅力,那源自于作品未完成时的无限可能性,你不知道在你最后一次落笔后,这幅画是毁掉了,还是可以继续,所以每每完成一笔,我就多一份惊喜,也非常享受整幅作品结束的那一刻,自己收获到的满满成就感。”谈及未来,何海澄说,她希望能在创作中将西方的美术技巧与中国国画的技巧相融合,让中国国画拥有更多的呈现方式,可以更多的媒介去表现,去突破大众对中国国画的既定思维。(采编:李一)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