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笔墨温润 悠悠古声┃谢小毛书画艺术

2020-06-02 16:35:36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谢小毛,1963 年7月生。

作品先后参加三、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展;一、二、三、四、五届全国篆刻艺术展;全国首届、二届楹联展、西泠印社一、二、三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首届、二届、三届《当代流行印风》展、全国六届书展、首届全国隶书展、九九《中国书法》年展、三届墨海弄潮展;首届、二届国际篆刻艺术展;全国当代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请展;河南省首届、二届、三届中国画艺术展、河南省首届、二届山水画艺术展、河南省优秀青年书画家提名展、河南省优秀青年山水画名家联展、河南省第十届、十一届花鸟画展、第四届河南省书画院双年展等。

出版有《谢小毛篆刻作品集》、《二谢堂艺丛》甲卷、乙卷、《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谢小毛卷》等多部。有20余万字的评论及其他文章散见专业报刊。

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书法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焦作书画院院长、山阳印社社长等。

笔墨温润 悠悠古声(节选)

——谢小毛先生山水花鸟书法品记

李聿

花鸟篇

“人们只知道黄宾虹的山水绝妙,花鸟更妙,妙在自自在在。”潘天寿曾如此激赏山水画大师黄宾虹的花鸟画。而众所周知,潘天寿本人精于写意花鸟的同时亦擅山水。

略观画史,不难发现兼擅山水、花鸟的画家并不鲜见。张大千、齐白石乃至八大山人、沈周、陈白阳、王蒙、倪瓒、赵孟頫……他们或两者兼善,或有所偏重,相对于“十日一山,五日一水”的山水画,中国画家对“逸笔草草”的写意花鸟似乎都有一种天然的厚爱。

然而,写意花鸟创作并非易事,要“自自在在”更是困难。黄宾虹的花鸟画之所以堪称逸品,一方面得益于其精深的笔墨造诣,同时更是源于他对花鸟画精神的深刻体悟:“若不以天生活泼为法,徒窃纸上形似,终为俗品。”(黄宾虹 《论徐熙黄筌花鸟画之派别》)写意花鸟,忌的是“俗”,写的是花鸟之“真”,传达出的是画家高蹈自如的精神品性。

小毛先生的山水和书法创作备受关注,而人们却同样忽视了他在写意花鸟领域的探索与成就。其写意花鸟画的妙处,妙在以书入画的笔墨气韵,妙在卓然不俗的文人品性,亦妙在画家活泼泼的富有禅意的心灵境界。

其实,小毛先生对花鸟画的热衷可谓由来已久。而笔者见到的小毛先生的花鸟作品则是2013年《鉴宝中国》第22期上刊发的近作。虽然当时初觉得八大的意味浓烈,但该画却已经是“写意”十足:寥寥数笔便将紫藤纵横遒劲的枝干跃然纸上,墨色氤氲中盛开的紫色花束点缀其间,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画面传达出画家杰出的创作才华与饱满的艺术激情。巧的是,最近我读八大的画也很多,但两相对比,小毛新作酣畅淋漓的笔墨韵味和朴拙清雅的精神气息让人目击道存,不能不感叹作品的迥然不俗,甚至联想到徐渭的《墨葡萄图》。

我想,这份“率性而为”以及得益于书法与山水创作的笔墨功夫正是当下很多花鸟画家所缺少的。小毛先生所走的,正是以草书笔法和山水画创作中体悟到的水墨或色彩渲染来写胸中逸气的文人写意路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其花鸟画根基在书法、在山水,其花鸟画得力于骨法用笔及对用水用墨的独特体悟。

观小毛先生花鸟画,用笔在“披、转、顿、挫”中或快或慢,或齐或整,雄健清雅,收放自如;用墨方面则讲究“浓、淡、破、泼、积、焦、宿”并用,虚实相生,生意盎然。笔墨“淋漓而不臃肿”,使得他的花鸟画别开生面。如果说黄宾虹是在山水创作天地里驰骋之余偶作花鸟,无意于做花鸟画家,那么可爱的小毛亦是“无意于佳乃佳”,其花鸟画的气局与格调反而超越了不少“专业”的花鸟画家。小毛的幽默性情自然也反映到了他的艺术创作中,尤其是在写意花鸟方面。观其作品,笔墨淋漓中我们看不到任何的霸蛮抑或造作巧媚之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雅劲健的质朴野逸之美。深得禅理的黄山谷有言:“士大夫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小毛的画作之所以逸气迥出而又雅俗共赏,想必小毛先生对此语是有着深刻的体悟的。

谢小毛的书法和绘画刍议

文/付京生

谢小毛,性直率、聪明、放达,且朴实、灵敏、通透。故能随心所欲于水墨挥洒而却亦颇能蹈规合矩。若用一句话来概括,他有基于生而知之与后天努力双向结合的一流技能和一流才气,故他能画出高境界、高质量的一流作品。

喜欢水墨,实际上一种“身份认同”的证明。它能够证明一个人的生命态度,虽应始终以儒学为本位,但儒学立场的发扬和践实离开道家思想与释家观念的同行,儒家的立场就无法融入到合乎自然且适意的生活当中去。谢小毛的书法和绘画,让你一看上去,瞬间就心生欢喜,你会觉得面对他的书法和绘画,入眼的刹那间,即怦然心动、心如撞鹿而内身元气涌动;究其原因,那是他的作品中的洒脱、自由、放达、明丽、雍华、正大的气象与境界,让你的潜意识里,意会到了这“洒脱、自由、放达、明丽、雍华、正大”的气象与境界,实际上,正是我们自己的生命意志与生活态度所期待的理想状态使然。

当下,大家都在谈弘扬国学,其实,说弘扬就不对了。面对谢小毛的书法和绘画,我们发现,他追求的是让自己的作品,成为国学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可亲、可爱的重要的生活内容。概言之,谢小毛的作品,上墙,好看;入眼,亲切;入心,舒服;这正是中国文化最本质的体现。

有十年,没见谢小毛了。一直在想着他。近十年,他深居简出,看到他现在的成绩,真是有点羡慕、嫉妒恨。

谢小毛追求的是传统文化要落地开花接地气。从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可以看出,他追求的不仅是自己的情感需要和精神需要,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对他,还是对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行为践时不可或缺的需要。他是想让我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不期然参与到对中国文化的体验之中去,而且,能让你通过审美欣赏,自然而然能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来。

弘扬传统文化,即将成为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重要功能,是能够让大家彼此信任、不同而和,它够超越国家、超越时代,并一直陪伴审美者不断给予审美者崭新的启示。这是艺术的真正的本原。谢小毛艺术上行走的方向,无疑已经是走在这样的正脉之上了。作为画家,谢小毛首先是好书法家,其次,才是好的水墨画家,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他的书法和绘画。作为好书法家,他的书法气韵生动、血脉贯通,线条因自由个性和情感充沛,所以很美;他的绘画,同样因有个性、有感情而具有特殊的审美力量。看他的书法和绘画,可以感受到特有的中国文化气息与气象扑面而来,让我们能够看得见其笔墨背后有中国文化灵魂闪烁。

古代中国人,曾通过自然盛衰兴亡,来看人的生命现象的生老病死,但这并不影响同样的一朵荷花,因为个人的文化认同、人格风采不一样,画出来也就不一样。谢小毛的书法和绘画,能闲居理气,不违天励之藂,所以,他的书法和绘画,虽能航行在中国笔墨文化的大河流而冲浪前行,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个人情感的恣肆抒发和个人思想的准确表达。他能够依据中国美学的形上原则,在实践中进行有表现力的转换,让中国文化的本真精神,成为自己作品的风骨,化作一种内在的支撑。一言以蔽之,谢小毛的作品,有看点、有个性、有创造,看了很过瘾,这使得谢小毛的书法和绘画,立得住,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在当下,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与把握,实际上还没有真正找到正途。中国文化只可在体验中意会而无法说破;中国书法的书理、书技,中国画的画理、画技,不仅是具体的,也有抽象的;谢小毛的书法和绘画,能让我们在审美的刹那,真正体验到人的精神、信仰、风骨,乃至情感、态度、方式等生命中的抽象的存在物,与我们实有的肉身唯一无二。

谢小毛人聪明,所以,固执、自信,这使他时常顶撞人,让人生气。笔者十余年前曾与他合编《国画研究》,他主持装帧、版面设计,他无师自通,他绝对没学过书籍装帧,但他的设计,绝对不比当时从日本留学回来的那位顶级设计师差。只是,由于他时常顶撞我(当时我做主编),所以从未认真对待过他。现在,看到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绩,理性地想来,这家伙,实际上从那时起,就标识出他将来必成大气象。

谢小毛性喜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为伍,犹如梁山泊下来的汉子,外表也若打工蚁族,但接触日久,他绝无氓流气,而确有重视学理、注重哲思,有修养的绅士特色,他不会对你彬彬有礼,但绝不对你尔虞我诈,与他相处,安全,他是很好的读书人和文化人。十余年前,和他一起工作时,实际上已经发现他一开始就表现出极成熟的“工作”能力,他的书法、绘画,风格非常稳定,画面感一直非常好。他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传统的方法,保持着兴致勃勃的态度,这使得他的书法和绘画一直是有根的文化语言,用形象化的说法,他一直保持着掌控清晰、稳健的行车轨迹的能力,所以我们乘坐上去会感觉很踏实。

在书法和绘画方面,谢小毛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劳动模范,记得早年河南的王澄先生在为《谢小毛书法 绘画 篆刻作品集》所作的序言中,就谈到过他这方面的特质。在那篇序言中,王澄先生还谈到过他和他的夫人是较早融入城市生活的庄稼人,但他们一直保持着庄户人家的勤劳朴实。这很重要。这使得谢小毛在创作书法和绘画时,下笔蹈实不虚妄,有理、有节、有力,同时,也使得他能如庄稼人呵护青苗那样呵护他的书法和绘画。充满安心的呵护,能生发纯净的智慧,他的作品的空灵、活脱,正与此相关。

最早对谢小毛有影响的书法家,是孙过庭这样的书家(当然,还有宋四家、明四家以及王铎、傅山等人),画家则是八大山人的这样画家(当然,还有徐渭、金农、虚谷等人),在礼失求诸于野中,他通过前辈的文化本文与文本,使自己成为了艺术上的瑰玮博达、思周变通的人。

从谢小毛的书法和绘画上看,在他的心灵文本中,经典与生活,像两股江流汇合,刚柔互济,影响着他对传统的把握与诠释。譬如,他看八大山人的方式是儒家式的。这就是:在世俗中找到人情温暖的可贵,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找到清廉诚信的可贵。例如,他借助中国文化中的兰花、荷花的生命存在状态,及其,其精神与气质,使其成为人性理应共仰的方向和榜样。他采取的是,简练、概括的法式,以此将艺术与人生结合在一起。

在以往的接触中,知谢小毛有“街谈巷议总入诗”的能力。他的一个朋友蹲过大狱,曾跟他讲到一个狱友曾以楹草为针缝衣。这个典故,曾让谢小毛赞叹不已。在中国文化中,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的生命智慧,实际上是圣人生命智慧的固化。“礼失而求诸野”相传是孔子所说的一句话,这是中国文化中最不容忽视的思想和观念。礼,礼仪,庙堂;野,郊外,泛指民间。汉代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中有一段话:“《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谢小毛来自草根,但襟怀不俗、志向远大,故他不是草根,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知识技能,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通过上述的王澄那样的先生(当然,还有书法家、画家王镛这样的先生也曾是他的老师),而衔接住中国的水墨文化的正脉的。

中国的文化传统,往往是在迸发文化瘟疫之时,清源成流的。历史上,在动荡、战争、劫难等情况下,出现了庄子、孔子;以及,在动荡、战争、劫难极端环境下,出现了竹林七贤这样的人;同样,在文化瘟疫的时代,出现了徐渭、八大山人这样的画家;他们的精神、心灵和思想,融入士人灵魂,成为我们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指南。谢小毛的书法和绘画,就是在文化上小有隐患的当下,走在文化正脉之上的,所以我对他,有钦佩,也有仰慕,希望他今后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在中国历史上,先秦诸子的文化襟怀、魏晋士人的生活态度,共同奠定了唐诗、宋词、元曲的辉煌的基础,同理,正是先秦诸子的文化襟怀、魏晋士人的生活态度,以及,宋词、元曲的辉煌,共同铸就了明清书法和绘画的不朽成就,小毛的书法和绘画行走的路径,正是这样的走在中国文化正脉上的不断的践行,所以,基于他的人品、学养、技能,以及,基于他现在在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我们相信他将来必定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以不愧当下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时代。

2014年10月18日于北京东华门

我看谢小毛书画艺术(节选)

鲁枢元

谢小毛先生来访,带来了他的新作,并说这批作品不久将付梓出版,这是很令人高兴的事情。看过作品,回想之前他的创作所留给我的印象,确是变化不小,这是小毛一直刻苦进取所收获的成果。

近年来,小毛的山水画逐渐在他原有画风的基础上凸显出了自己的风格面貌,他所籍由传统山水画典型范式所生发出的绘画风格,体现着他对中国画笔墨的深度认识。仔细分析小毛的山水画作品,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以丰富变幻的笔墨来造型、造境的用心。这让他的作品在拓展传统山水画表现语汇功能的同时,更将其越来越深入地纳入到书写性与文人性表现的艺术空间之中。

小毛最近的山水画,总体给人以水墨变化、点线交织而又层层皴擦积染、大气磅礴的审美感受。而通过这种繁密葱茏的山水表现,观者更能够感受到的,是他率性而为,放笔直取、脱略形迹的审美理想与追求。他的山水画取法主要是传统山水画尤其是近代黄宾虹一路,在这种继承上,他有着他自己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这集中体现在他在深入传统过程中所始终探索和寻找的,更加适合自己笔墨特性的表现方式和图式符号上。

对于山水画家来说,自然景物凭借着笔墨点线的变化组合而生成转化为画面,也因其如此,笔墨才成为画家心性传递的媒介和载体,作者在画面中所营造的景象意境也都笼罩在画家一水一墨的点染铺陈之中。小毛的山水画,用意在古人、取法在今人,而表现上却是多出己意,他或泼或破、或勾或染,把那些平凡之景以平远、深远的形象收拢进他的画面之中,再经过起承转合的经营变化,凸显出他作品块然磊落的气度与格局。

中国的传统绘画,其值得人们去体会思考、鉴赏品评的地方,不光体现在最终完成的作品之中,更在作品赖以产生的笔墨技法中,如果再往上推,艺术家的性情格调、品味好恶,甚至他在学艺过程中取法用意的思维过程,都可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些也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家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从这点出发来欣赏小毛的花鸟画,可以更多地从他对古人成法的继承入手,这样更能体会他艺术创作的用心所在。

谢小毛的花鸟画,其给人直观的印象就在于笔墨技法的掌控与呈现,这一点是他对传统花鸟画创作始终不移的用心所在。在那些我们都已熟悉的图式构成中,谢小毛所关心的是如何让笔墨的艺术效果更加轻松、微妙地体现出来。笔墨的造型特性与审美特性是他一直思考并深信笃行的。这种观念的产生,来自他对传统绘画的深切洞见与感悟。所以也正是他画面中这些恣情挥洒,淋漓兴会的笔墨造型,引领着观者走入到画家所营造的艺术空间当中。这其中,观者最应当体会的,便是他对水墨变幻的探索与掌控。这是近年来谢小毛所最为经心的地方,也是他最希望人们看到的地方。

对于笔墨艺术的理解,可以直接判断一位中国画家造诣的精深程度,而当艺术欣赏进入到更为深层次的审美空间的时候,笔墨这一材质的审美特性将远远超越其造型特性而成为绘画欣赏的主体因素。在这样一个由画面势态与笔墨气息、气韵所营造的审美空间中,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情感才被唤醒。而从今天看到的这些小毛的作品中,我所感受到的,也正是他最为期待的。

如果需要从整体上来观赏他的艺术创作,不管是他浑朴繁茂的山水画也好,还是其清新俊逸的花鸟画也好,无不深刻地受益于他在书法创作上的成就。小毛最早为人们熟知也是源于书法和金石。

谢小毛的书法创作以行草书最见长,行草书是最能传递传统文人之书卷气息的书体。小毛对行草书的选择,应该是他骨子中那种闲散随和、清逸无求的气质的外化。小毛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这一点在他的绘画中有很充分的体现,也同时体现在他的书法创作中。他取法明清行草大家纵横捭阖、高堂大轴的形貌,却又遗其形迹而更看重临纸挥毫的刹那感受。这让他的书法创作在传统帖学书风的基础上又始终保持着自我生发的空间。与此同时,他更广泛地在钟鼎、碑碣、砖瓦文字中汲取营养,信手拈来、各取所需。这也就是为什么小毛的书法在很多地方带有一种不经意的闲散和从容,这其实是他多年经验积累之后的直觉惯性把握。就如同这批作品中有些作品的书法长款那样,谢小毛是在用这种闲散来体现内心中的超脱,通达与圆融。而这一书境也恰恰与他的画境相一致、相生发。

回想近些年当代中国画坛的发展和变化,许多画家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进行着艰苦的探索和尝试。中国画的发展应该也是可以具有多种可能性的,但像谢小毛这样始终在传统艺术精神及笔墨品格的空间内坚守与开拓的艺术家,并不占有多数,而如小毛这样,在诗书画印诸多的艺术领域中同时精进,并能各自成其境界、各自滋养生发的艺术家则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所有人的有益探索都有可能为我们开启一扇崭新的大门,但像小毛这样在中国画自身的美学体系内寻证参悟的,或许更有益于中国传统书画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这或许就是小毛对古代经典书画文化与美学内因的独特领悟吧。而他所追求的文人情怀、气息也如一坛陈年佳酿,愈久则愈香。相信借由时间的推移,小毛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的。

(下图请横屏观看)

《西园秋色图》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