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云端共享香江阅读论坛 疫下书游祖国壮丽山河

2021-11-26 04:26: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重新发现中国之美:从地理领略祖国壮丽山河”讲座香港会场嘉宾合影。

  【大公报讯】记者梅洛洛报道:“重新发现中国之美:从地理领略祖国壮丽山河”讲座昨日(11月25日)在商务印书馆尖沙咀图书中心举行。讲座以“这里是中国”系列图书为载体,以地理科普为切入点,通过院士名家、地理领域学者与图书主创的分享与互动,带领大家重新发现中国之美。

  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之父”欧阳自远,在线上分享中国科技的发展以及登月工程。他表示,选择以中国古今著名的科学家“毕昇”、“蔡伦”、“张钰哲”命名月球上的中国地名;中国古代传说来命名,例如嫦娥四号的月球着陆点命名为“广寒宫”,“天河基地”、“牛郎坑”、“织女坑”等;以及“华山”“泰山”“衡山”等中国名山的名字。目的是希望将中国的美好传说和壮丽山河带到月球。下一步将探索火星、木星等小行星,将中国灿烂的文明和山河之美带给整个宇宙。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珠海学院校长李焯芬表示,小时候对中国地理都是来自金庸小说,很惭愧没有真正了解美丽的中国山河。之后作为水利工作者40年才真正踏足祖国的山河,每到一处看到的不只是山河风景,还是一个个人文情怀与历史故事,“《这里是中国》以广阔的地理视角和宏大的时间尺度解读中国故事;以唯美的照片、专业的地图、深情的文字描绘祖国的山河,让我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了解国家的过去、现在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科普知识学习从小开始

  香港地质学会副会长、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讲师招侃潜提到,对地理的认识需要科学的支持。他忆述自己曾在西藏拉萨考察时,见到很多人突然从家中冲到街上,此时正是汶川地震几个月后。同行的科学家却用地理知识告诉大家这里不属于地震带,极小机会发生大的余震,最终确实如此。由此可见科普知识对生活安全十分重要。

  “这里是中国”系列作者耿华军在线上介绍祖国山河形成的历史与文化,并提到系列图书还将出版另外两册,将囊括中国山河文化和地理历史知识。

  年轻一代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对于他们的教育,专家学者们都表示重视,欧阳自远认为小时候的学习阶段兴趣培养很重要,如同埋下了一颗金色种子;更重要的是打好知识基础,才能在以后的研究中独立创新,树大根深。相信年轻一代会成为未来中国的担当者。

   部分图片:主办方提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