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传承千年,至今煜煜生辉。在《冬之碗》“浴瓷”开幕仪式上,放置在场地中央的幕布被徐定昌大师亲手揭开,父子俩的龙泉青瓷壶映入眼帘。徐定昌徐象龙父子、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嵇锡贵、浙江省陶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瓷颜茶语创始人张圣暄共同将禄水浇灌于瓷壶上,寓意世泽绵延、万事顺意。在一片掌声中,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高而颐宣布展览开幕。
嵇锡贵高度称赞了徐定昌徐象龙父子的青瓷作品,认为这些作品造型美、釉色美、细节处理完美。她对龙泉青瓷有这样的传承感到欣慰。
徐定昌徐象龙父子俩创作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戴雨享也用“君子如玉”称赞了父子俩的青瓷之作。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属于中国独一无二的名片。因此,他呼吁当下更多优秀的艺术工作者担当起传承的职责,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展现出自己的力量。
坚守青瓷艺术之路
徐象龙和他的作品玉羊双瑞
徐定昌,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浙江省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龙泉青瓷终身艺术成就奖,中国工业陶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陶瓷协会、艺术陶瓷专委会副会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展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委,浙江省陶瓷行业协会理事长。
出生于浙江平阳的徐定昌,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父亲前往龙泉支援山区后,1973年,18岁的他来到龙泉上洋瓷厂,师从老艺人陈媛香。一接触到青瓷,徐定昌就被这些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所倾倒,从此便全心全意投入青瓷学习当中。
雪凝香梅
天赋异禀的徐定昌,加上自身的勤奋刻苦,很快便从普通的小学徒成长为厂长助理,同时他也用智慧和辛劳让瓷厂效益大幅提升。“做青瓷很辛苦,每天都跟泥巴打交道,能坚持下来,全凭对青瓷的满腔热爱。”徐定昌表示,他对青瓷的热爱远不于此,一直在思索着青瓷如何走精品、艺术品的道路。1989年徐定昌担任了青瓷研究所所长助理,在跟所长毛正聪学习之后,他迈开了青瓷艺术品创作之路。
品鉴传统青瓷之美
徐定昌认为,“好的作品自己会说话!我们中国人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美,龙泉青瓷具有典型的东方神韵,她干净、清爽,含蓄、包容、耐看,没有一点瑕疵,让人爱不释手,越看越有韵味。”徐定昌的作品吸聚传统精髓和探索现代艺术理念,艺术创作精益求精。以薄胎厚釉的南宋官窑风格为主打;造型简洁大气、古朴、典雅;多层施釉使物器色厚丰满、温润如玉;精湛的修坯工艺更使作品显得玲珑乖巧。
嘉宾观赏徐定昌龙泉青瓷作品
徐定昌的龙泉青瓷作品中很少用点铁、刻花、跳刀等手段,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突出显示清纯的釉色。观后让人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宁静、一种自然,产生山在呼唤、水在流淌的感觉。
点亮当代青瓷之光
徐象龙,徐定昌之子,浙江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首届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理事、当代龙泉四小龙之一。
“我所理解的‘青’不只是一种釉色,它能够让人静下心来,能进入一种平静的状态。青瓷类玉,也被赋予了玉的温润、谦逊、清澈、含蓄的品格,是中国传统文人所追求的君子如玉精神的物化表现。青瓷是单色釉,符合当代社会所推崇的简单、纯净的审美标准。”徐象龙说。
山间明月
“我从小就是在瓷器厂里长大的,受到了父亲的熏陶,一做便是二十多年,这辈子跟青瓷分不开了。”徐象龙为了赋予龙泉青瓷更多“当代元素”,他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美术专业知识与青瓷相结合,在“型”“色”“工”三方面尤为注重对造型的掌握。观徐象龙的龙泉青瓷作品,融入了现代美术的创意设计,青瓷雕花线条流动,别具一格,器形既脱胎于传统,又充满现代设计的艺术气息。
“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喜爱。除了让瓷器的造型更加年轻化外,我也常常采用年轻人的想法并融入创作中。例如在茶器的制作上,“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喜欢喝茶,我们会互相探讨如何让盖碗在使用中更舒适、让茶具外形更美观。我们正让青瓷变得实用、走进民众生活,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徐象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