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邂逅公共艺术”系列③/艺脉相承 新旧区皆有可为

2021-12-23 04:26: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港铁宋皇臺站“大地陶词”的创作,基于该站建造期间考古发现。\受访者供图

  香港是世界上最密集、最繁忙的高空发展城市之一,越来越多新的建筑令本已拥挤的城市空间更显狭窄。在此情境下,我们仍能对香港的公共艺术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吗?若想更深远地发展公共艺术,香港具备充分条件吗?

  来自企业机构、负责地铁艺术计划的郑玨慧表示,公共艺术不应局限于新区,在旧区发展公共艺术,亦能令社区焕然一新。具有公共艺术创作经验的刘羽祺与董静芬夫妇称,“发展公共艺术,不需要很大的空间,但却是社区、乃至城市独特文化的有力体现。”\大公报记者 李亚清

  “未来每个站都有艺术作品”

  除了户外空间,在城市的地下铁、商场中,我们也不时与公共艺术碰面。在今夏开通的港铁宋皇臺站月台上,呈现有一系列名为“大地陶词”的陶瓷浮雕:翩翩起舞的蝴蝶、点点飘雪的夜晚之景……以陶瓷描绘出的四季更迭、日夜轮转,将宋代的美学精神予以重现,别有一番诗意。

  “之所以有此创作,是因为宋皇臺站建造期间,在这里出土的考古发现,让我们看到了保存在地下的历史。我们希望该站的艺术作品能够反映这段故事,而陶瓷是历史的忠实守护者,于是邀请陶艺家黄丽贞创作了这个公共艺术陶瓷作品。建造期间,黄丽贞也曾到该地盘参观,以真切感受历史气息。”港铁工程建筑经理郑玨慧说。

  港铁公司是最早发展公共艺术的本地企业之一,迄今,港铁站内已有98件艺术作品,第99件亦将于明年随会展站的启用而面世。郑玨慧表示,将艺术作品融入车站,让车站环境对市民来说更为舒适悦目,是“港铁.艺术”计划的策划理念。

  港铁于1998年在机场快綫及东涌綫通车时,推出了第一件艺术作品。“事实上,艺术也能令旧车站焕然一新,并让大众重新认识车站如何作为社区中的一个重要公共空间。于是,后来我们在多个旧车站发展了艺术计划。而从西港岛綫车站的建造开始,我们更形成了长远想法,就是在未来每个新建的车站,都至少有一件艺术作品。”

  作品面貌因应地点

  视乎不同的地理位置,港铁也在筹划不同车站的艺术计划时有不同侧重。郑玨慧说,“在以生活社区为主的车站,我们希望艺术作品有生活感;在商业区的车站,则会注重上班族的体验。”比如土瓜湾站的“家”,艺术家邀请街坊参与,创作由逾百件家居物品照片所组成的摄影拼贴,充满生活气息;金钟站的“声景.旅程”,则为艺术家以声波图像,表现都市生活面貌。

  “做社区艺术不容易。”郑玨慧直言。为与社区融合,一些艺术家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加入社区参与的元素,但这同时带来挑战,比如当邀请小朋友作画,很多小朋友都会画太阳等较为简易、重复的图案,那么,如何将它们加以修饰,以免令艺术作品缺乏专业度?在艺术家何弢及北角区儿童共同创作、北角站内走廊的“我爱北角,北角是我家”中,艺术家将小朋友的画以黑白线条的形式呈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色彩明艳的花纹图案,令作品更有层次和艺术感。“人们远看这个走廊时,色彩成为视线焦点。”

  刘羽祺董静芬夫妇的创作缘

  位于坚尼地城站的“城果”,以其简约而有创意的设计,成为港铁最为大众熟知的艺术作品之一,自2014年随该站启用面世以来,受到不少市民喜爱。刘羽祺是“城果”的创作者之一,他与妻子董静芬同在建筑设计相关行业,也都在机缘巧合下完成了各自的公共艺术雕塑创作。他们称,虽然对本地的公共艺术雕塑创作者来说,需借助内地场地资源等完成创作,但从展示空间来看,发展公共艺术,不需要很大的空间,却是社区、乃至城市独特文化的有力体现。

  “香港的公共艺术雕塑作品,多数是在内地的工厂制作,再运过来。有的工厂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这类工厂在地租贵的香港难以发展,听前辈说,也曾经在香港存在过,但那是多年前的事了。”他们说。

  2014年前后,港铁在坚尼地城站启用前征集站内公共艺术作品,看到消息后,刘羽祺与搭档刘功华决定一试。“我们希望以苹果的造型设计,寓意丰硕果实,在作品材质上则运用具有现代感的、镜面效果的不锈钢材质,带出旧区新活力的讯息。”此外,这件作品中也有社区参与元素的体现,比如切面部分呈现有收集到的人物剪影,外沿则有透过附近学校组织学生工作坊而收集到的百馀个小朋友手印,“小朋友们是新一代,寓意带动活力。”

  因有全职工作,刘羽祺只能利用周末到内地工厂制作作品。他对细节精益求精,光是为做切面部分的人手拉丝效果,就用了整整两日。那时正值酷暑,衣衫湿透,他也不觉辛苦。

  “做公共艺术雕塑作品,不只是艺术,还是工程。”刘羽祺感叹道。有时候,一件公共艺术雕塑作品的构思、制作及安装,都由创作者“一手包办”,“除了构思作品,也要找到工厂完成作品制作,之后再找到建筑公司,将成型的作品放置于相应的公共空间。”

  不只是创作过程繁杂,公共空间内的艺术创作更须多方面考虑,作品的安全性即为一个重要方面。刘羽祺称,“城果”外观较圆,没有尖角、阶梯,因而即便放置于人流量较大的地铁大堂,在安全性上也较有保证。董静芬举例其创作的位于将军澳宝康公园的“亲亲”说,“作品中母亲形象的身体部分呈弧形,为符合安全规定,这个部分要分几段制作、再组合起来,制作难度增加之余,还要再做多次打磨,才能令作品呈现满意效果。”

  公共艺术,为穿梭于城市空间之中的人们,带来希望与新意。而为了营造大众与公共艺术之间的美好邂逅,一个个发起者的用心筹划,一位位创作者的创意才思,也正是这座城市的艺术精神所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