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沉寂千年/“我想将这些文化遗产留在香港”

2022-06-20 04:23: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张嘉谦在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中第一次看到鳄鱼岛沉船文物。

  从东南沿海出发,几百人护送一艘载着几万件精美瓷器的北宋大船,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至东南亚各国。船上有来自中国、阿拉伯、印度等地的商人,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却在这趟旅途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这一船的陶瓷器销售到东南亚各国。却不想,一场突如其来的海难,满船的人与瓷器,连同他们身后勾连的北宋文明的缩影,沉没在今印度尼西亚海域附近,被称为鳄鱼岛沉船。

  如今,这艘船上的一万五千多件文物,竟藏身于香港一幢平平无奇的工厦之中五年之久。藏家张嘉谦先后拒绝了多个内地城市向这批文物抛来的橄榄枝,固执地希望将它们留在香港:“香港这座大都市,却少有具规模的海洋文化遗产。国家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现在需要,且非常需要这些东西。”/大公报记者 徐小惠(文、图)

  “这批文物五年前来到香港之后,便一直存放于此。之前三年我们都在整理,至今还有没开箱的。”这批文物的拥有者、大洋海文化艺术协会会长、加拿大华侨张嘉谦在前往工厦的路上告诉大公报记者。

  五年前运回香港

  十几年前,张嘉谦第一次看到鳄鱼岛沉船文物的时候,是在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中。“那是世界上第一个海底博物馆。当时他们宣传这是印度尼西亚海底文化遗产,我走近参观,发现竟是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那时起,张嘉谦便动了想要将这些文物带回祖国的念头。“比较幸运,碰上了好的时机和背景。”二○一七年,张嘉谦收购该沉船出水文物并运回香港,“运回来之后,我们给这些文物开箱,然后要在水里浸泡七天,处理完之后再拍照、编号,一一将它们存放好。”

  因这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一艘北宋沉船,其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来到香港后,不少内地城市都对这批文物有兴趣,提出要为它们建立博物馆,但张嘉谦一直没有同意。“我想将它们留在香港。香港这座大都市,却少有具规模的海洋文化遗产。国家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那么我想香港现在需要,且非常需要这些东西。”

  以青白瓷居多

  工厦单位的大门拉开,满目的陶瓷器鳞次栉比地陈列在一排排铁柜上。宋元两代,中国对外贸易重心由陆路转移到海陆,“一条船的货物比一百条驼队更多。”同行的岭南画派画家刘孟宽介绍说。鳄鱼岛沉船的货物以陶瓷器为主,预计总数超过三万两千件,涵盖碗、盆、瓶、壶、罐、军持等器形,当中大部分为中国陶瓷器,此外还有铜块、铁锅等金属器,以及玻璃器和石器。

  在大洋海文化艺术协会的一万五千馀件文物中,以青白瓷居多,其次是青瓷、酱褐釉器物。当中既有在当时价格亲民的广东窰场产品,也有景德镇的青白釉产品和福建闽南窰口的青白瓷,满足当时东南亚市场不同消费阶层的需求。这当中有不少文物的品质和等级十分之高,比如一件青白釉瓜棱执壶以及两件粉盒,后者一件器底押印“陈家合子记”款识,形状为八角形,印有花叶装饰,粉盒底足浅平;另一件呈瓜棱形,器身分十二瓣,釉色清透纯淨,凹陷处泛青,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景德镇“段家合子记”青白瓷菊瓣盒相当接近,是宋代景德镇的产品。此外,现场还有一件色泽绿黄、晶莹润泽的瓷碗,与唐代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十分相像,“这是一级文物的品相。”张嘉谦介绍道,“另外,这艘船上还有唐代的瓷器,推测是当时北宋时期出口到海外市场的‘古董’。”

  印证发达贸易

  在已经开箱的陶瓷中,如今已经查明的窰口有二十多个,当中不少已经绝迹,“之前我们请景德镇当地的专家来看,他说这里面的瓷器他都只在书里见过,从未见过实物。”由此可见其对于研究中国陶瓷之价值。除了用来进行贸易的陶瓷,沉船中还发现了压船石,一条金鞭,船上用来通讯的铜锣以及商人和船员使用的生活用品,其中包括阿拉伯人使用的祈祷用具,以此证明船上有阿拉伯人。

  另外,船上发现的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古钱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古钱币十分珍稀,推测是用于在东南亚本地的贸易支付中,说明鳄鱼岛沉船可能是一艘行驶于东南亚各岛进行贸易活动的商船,也印证了北宋海上贸易之发达。

  某种程度上,北宋的文化、历史、社会风貌,都凝聚在这一艘船上;而这也是张嘉谦当初念念不忘,一定要将这批文物带回中国的原因。“古董,很值钱,一件东西可以几百万几千万一个亿,但是它只是一个古董。而这是一片遗产,是北宋的文化遗产。”看着这一屋子沉甸甸的物器,张嘉谦说,“曾经,整个海上都是我们的世界;后来我们把海洋丢了;现在要重新找回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