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科技让你的眼力“力透纸背”——探秘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艺术品鉴证重点实验室

2022-06-23 08:57:37大公网 作者:刘珏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多年来艺术品鉴定由于缺乏技术性举证溯源,导致其在高频度流转、交易过程中进行的多频次鉴定,难以达成一致的鉴定结果。如何让你拥有一双力透纸背的火眼金睛,确保“此物是此物”,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艺术品鉴证重点实验室,看看科技如何解密艺术品“DNA”!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艺术品鉴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前身是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艺术品科研中心实验室。自2007年筹建以来,实验室科研人员和研究员团队紧密合作,在艺术品的科学鉴定、科学备案等研究领域,完成了多个国家科研项目、文化部科技提升计划项目以及所内科研项目,成功研发了多项专利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王丰所长为实验室授牌

  2017年实验室成立10周年之际,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艺术品鉴证重点实验室成立。曾任艺术品科研中心主任的尹毅当选为学术委员会主任,赵美红、陈林现任实验室副主任。

  一级美术师 尹毅

  尹毅多年从事国画和油画创作,获一级美术师和全国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在拥有丰厚艺术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艺术科技研究,主持了国家科研项目 “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书画科学备案认证系统”、国家文化提升计划项目 “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研究工作。自2010年至今已有十余项艺术品鉴证领域的技术专利发明。

  实验室工作介绍

  1.艺术品鉴证研究及科研课题

  实验室以现代科技服务于艺术品领域并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应用“互联网+”、“区块链”和科学分析等技术,在艺术品的制作加工、交易鉴证、安全流通、可追溯性等环节不断深入研究,并逐步开展相关的标准规范建设。实验室已经完成的科研课题有 “艺术品鉴证数据库设计预研究”、“艺术品鉴证数据库设计预研究—雕塑和工艺美术数据库的建构设计”、“对艺术品领域区块链技术与模式的研究”“艺术品鉴证体系建构与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其中,用证明“此物是此物”的技术参与建设艺术品市场网络交易平台,实现了交易的公正、透明、可信。实验室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申请专利21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在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报刊及学术报刊中发表了大量文章和论文。

艺术品鉴证的结构构架图

  2.科研团队建设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尹毅,长期致力于艺术品鉴定及备案领域的研究,建构了认知、鉴定、评估系统和科学备案管理系统。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组建了三个研究团队:科研团队负责研发生产图文数据一体化综合采集仪、便携式微观图像采集仪等仪器;学术理论团队持续探索艺术品认知与管理领域的相关技术和学术问题;创作团队研究绘画颜料的特性变化对绘画效果的影响等。三个团队互相配合共同开展艺术品鉴证研究和艺术品大数据的采集与应用研究,形成一支艺术品鉴证认知与科技管理的专业团队,助力业界建立规范的艺术品市场。

  实验室拥有专家委员会和特邀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公安部、法律界的教授、研究员、知名律师组成专家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则分别来自中科院、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广东美术学院,还有美术馆、博物院等系统及港澳台艺术品机构。实验室人员有十多年的艺术品科研工作的背景,既具备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

  3.科研项目合作

  四川博物院作为实验室的首批定点合作单位,已在博物院内运用图文数据一体化综合采集仪对部分馆藏书画作品进行科学备案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四川博物院馆藏部的工作人员不断反馈使用心得,对艺术品鉴证仪器的完善和升级换代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

在四川博物院对馆藏作品进行科学备案

图文数据一体化综合采集仪采集微观图像的工作图

  今后实验室将联合文化、科技、公安、司法等领域专家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建立符合司法流程和具有公信力的科学备案业务模式,并共同开发符合司法安全技术要求的数据采集、监管、存储的数据库。

  (作者为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 艺术品科研部 刘珏)

责任编辑:陈运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