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记者手记/彰显城市气质的名片

2022-12-29 04:23:2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新视野艺术节海报。

  在欧洲各地轮番上演的莎剧,七月爱丁堡热闹的街头表演……艺术节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说起各地的艺术节,从数量上看,欧洲的艺术节数量最多,其次是北美地区,亚洲地区的艺术节则起步较晚,除了1958年成立的大阪国际艺术节,香港、新加坡、东京均是在上世纪70年代后创办艺术节。

  在与音乐史研究学者周光蓁的采访中,他提到探究各地艺术节的气质需要关注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一直以来,香港都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香港艺术节也在过去的50年间搭建平台呈现中西文化。如今,香港的小型艺术活动(Mini Festival)逐渐增多。法国五月、新视野艺术节、中国戏曲节在一年之中依次上演,大馆、西九文化区也策划不少艺术活动。随着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一定位逐渐明确,扎根于香港的艺术文化交流将更加丰富,但这也会带来场地资源紧缺的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几位受访者不约而同地提到现有场地资源的局限性,香港艺术节行政总监余洁仪(Flora)也表示香港艺术节很难订到二三月之外的场地,这或许是香港在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当然,对香港艺术节而言,更需要考虑的还包括:能否在下一个50年继续保持最高水平的节目配置,能否找到新一代观众群。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