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艺术赏析 > 正文

潘惠森:拥抱华语戏剧团

2023-05-12 04:23: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话剧团新任艺术总监潘惠森。\大公报记者颜琨摄

  由潘惠森(潘Sir)掌舵领航的香港话剧团,2023至24年剧季,也是潘Sir上任后首个剧季的剧目,自公布以来便备受关注。新剧季以“生活的褶皱”为主题,为观众带来10部风格迥异的话剧作品,即将于明日(5月13日)上演的首个剧目便是由他重新修订的《小岛.馀香》。作为香港话剧团的“老朋友”,当身份从资深编剧、导演转变为剧团艺术总监,潘Sir亦不断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在忙碌的剧团工作中笔耕不辍,保持着极大的创作慾,9月还将推出自编自导新作《亲爱的.柳如是》。\大公报记者 管乐、颜琨

  为新剧季揭幕的《小岛.馀香》,翻新自潘Sir近30年前创作的《小岛芸香》,由上世纪九十年代首演至今,多次搬演,除香港之外,亦赴澳门、广州及加拿大等地演出。今次全新编排,于他而言,意义非凡:由方俊杰、刘守正、邱廷辉三位新任助理艺术总监联合执导,以四个版本演绎;无论是该剧作的宣传还是制作上,都能够为剧团吸引年轻观众。“拥抱年轻观众,并非意味着要迎合他们的口味,我更希望能展现我们的格局,同时又可以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让我们的演出不落俗套,又注入新的活力。”

  “亲爱的”再出新作

  拥有超过30年戏剧行业工作经验的潘Sir,于今年4月履新,出任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一职。筹划新剧季节目,制定未来剧团发展策略,加之还要了解剧团其他方方面面的事务,可谓任重道远。不过,在他眼中,香港话剧团已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团队,包括技术部、教育部,以及拥有独立管理的黑盒剧场。“香港话剧团并非纯商业化的经营模式,它更承载着立足文化层面的责任。”

  在潘Sir的规划中,香港话剧团的定位是拥抱华语戏剧圈。他告诉大公报记者,疫情前,由香港话剧团策划打造的诸如《最后晚餐》等剧目,在内地巡演时已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哪怕是粤语演出亦能收获不错口碑。“香港话剧团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本地观众,内地会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海外华人亦是重要受众群。”除了与观众分享创作,他亦期待听到不同地区观众的反馈。“去到不同的城市演出,听听他们如何看待我们的创作,通过他们的眼光看到我们的长处和短处,这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宝贵的经历。”

  在已公布的节目单中,潘Sir“亲爱的”系列再出新作,聚焦明末清初秦淮歌妓柳如是的传奇人生。在他看来,香港本地戏剧创作较少取材自历史题材,这让他觉得可以创作一些作品来填补市场的空白。“之前我创作的《亲爱的,胡雪巖》《都是龙袍惹的祸》,更多是有灵感就去写,而从新剧季《亲爱的.柳如是》开始,我希望可以有意识地完成历史题材的创作。”

  塑造历史人物离不开背景的铺排。“在我心里,历史时空就是一个角色。我会用戏剧手法将历史时空转成为故事的背景。如果角色没有经历那段历史的话,我写的人物是没有意义的。”

  非个人风格先行

  新剧季的主题取名“生活的褶皱”,其实来自团队的集思广益。据潘Sir回忆,“这是团队讨论时,一个同事提出来的,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戏剧就是在讲人的生活里面的东西,褶皱是个很好的比喻,把一些隐藏在生活里的东西拉开来。”

  确定了这个主题后,在审视新剧季的本地创作和改编作品时,也就有意识地向这个角度靠拢,并由此找到剧目间的连贯性。潘Sir希望,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剧团在创作上的抱负。

  在新剧季编排的10部作品中,与潘Sir有关的出现了3部,除了5月的《小岛.馀香》、9月的《亲爱的.柳如是》之外,还有将于11月推出的《从金锺到莫斯科》,他负责编剧及戏剧构作,选取11篇契诃夫短篇小说,带领观众开启一场穿越之旅。

  身为新任艺术总监,同时也是剧团的一分子,如何把控对团体发展方向与个人风格呈现之间的平衡?潘Sir表示,不可能将个人喜好和风格全都纳入进来,否则就是“潘惠森话剧团”了,“香港话剧团有着广泛的观众基础,我们必须要对他们负责。尽管个人风格肯定会对剧团有影响,但并非是个人风格先行。我希望自己只是明确(发展)大方向,至于艺术手段、呈现风格,要交予实际创作的人来决定。” 图片:香港话剧团提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