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汲宝斋 > 正文

汲宝斋/450余件文物 诉说辽河文明

2022-01-19 04:24: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辽河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距今五千年前,红山先民创造的文化预示着辽河流域文明的曙光,青铜时代的方国文明,奠定了华夏民族统一的基础。依河而生的人类留下诸多遗存,构成了地域文化特征鲜明的发展史。

  “璀璨.融合─辽河流域博物馆馆藏精品荟萃展”正在沈阳博物馆举行。来自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沈阳故宫博物院等辽河流域21家博物馆的450余件套文物云集于此,这也是中国首个以辽河流域地域文化为主题的文物大展。\大公报记者 宋伟沈阳报道

  辽河史称辽水,最早见载于《山海经.海内东经》。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辽河流域也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地带,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璀璨.融合”展览以文物分类为纲,以历史时间为轴,以文物种类为组,以文脉纽带串联,向观众呈现出辽河文明的华美篇章。沈阳市文博中心副主任陆海英说,展览云集众多一级、二级文物精品,是辽河流域历史上第一次联合大展。

  红山文化 玉见文明

  玉器产生于新时期时代,历经商周、两汉、唐宋的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其审美功能,在于它美的特性而与普通石器分离开来,并被赋予很多象征意义和功能。玉器不仅是古代各种祭祀活动的重要礼器,也是古人权力和地位的标志,既是古人的高级丧葬殓具,又是古代重要的装饰品和玩赏品。

  陆海英介绍,古代玉器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概括为孕育期(新时期时代)、成长期(夏、商、西周)、嬗变期(春秋、战国)、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繁荣期(隋、唐、五代、宋、辽、金)和鼎盛期(元、明、清)六个发展阶段。此次展览的玉器,以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龙”等一系列玉器最具代表性。

  红山文化以玉为尊、唯玉为葬,其玉器是新石器时代玉礼器的典型代表,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可分为20余种,以环、璧、斜口筒形器、勾云形器以及抽象与像生的动物形器数量最多。“玉龙”是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玉器,主要有两种形制:一种躯体呈C形,头部似鹿,附长脊;另一种躯体呈玦形,头部似猪或熊。有研究显示,玦形龙时代稍早一些,C形龙属于进化阶段,越来越美观,和后世龙的形象更接近。

  玉龙是想像的灵物,是被崇拜和祭祀的对象,也是巫师通天地的法器之一。有历史学者认为,巫师将玉龙吊挂在胸前,通过玉龙通天达地,达到人与神的沟通,以实现人们祈祷的目的。

  金光闪耀 步摇生姿

  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生活在辽西一带的慕容鲜卑是鲜卑族的一支。慕容鲜卑喜爱佩戴金器,金器构成了其遗物中具有特色的组成部分,金器以首饰、服饰件、马具为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丰富。其中,金步摇最为引人注目,其含金量高达85%至92%,纯度之高实属罕见。

  此次展出的国宝级文物“金步摇”,是慕容鲜卑特有的一种冠饰,以花树状枝干上缠绕桃形金叶形成,这种金属摇叶装饰源于西亚,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传入,流行于辽西地区,成为三燕文化的显著特征。

  在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有四件慕容鲜卑时期的金步摇,其中两件出土于北票房身村,另一件出土于北票的冯素弗墓葬。房身村出土的花树状金步摇,有一大一小两件,基座是为了便于固定头上的金博山。在手工弯曲的步摇枝上,极薄的纯金叶片悬挂其上,主人走动时,金枝颤动、叶片起舞。

  “步摇”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楚国宋玉的《讽赋》。东汉时期贵族妇女首饰的“步摇”加入了金质制品成分,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帛画所绘墓主人,头上插一枝花树一般的饰物,似即步摇。出现在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列女仁智图》中的步摇,与它也很是相似。目前,中国境内多处发现金步摇饰品,但以辽宁地区发现的慕容鲜卑的步摇饰品最为集中,有16件。

  作册吉金 青铜铸文

  在“铸文”单元,以商周青铜器领衔的青铜文明扑面而来。鼎簋罍鐘见证礼乐的兴衰,斧钺戈矛唤起战争的记忆,金戈铁马、甲骑具装,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在此擦出火花。

  铜釜、铜鍑、铜魁、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