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有料历史 > 正文

明代宰相手书石刻揭秘法门寺400多年前真身舍利塔重修往事

2018-11-01 13:47:58大公网 作者:李阳波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明《大洲居士题赞法门寺痴僧诗》刻石。(记者李阳波摄)
     
    位于陕西扶风县的法门寺因供养世界唯一佛指真身舍利而闻名海内外,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距今400多年前的明代隆庆年间,法门寺却一度陷入困境,真身宝塔也不复存在。近日,法门寺博物馆文博馆员毛小东通过对该寺遗留的一方明代《大洲诗刻》刻石研究考证后认为,当年法门寺危亡之际,正是这通刻石的主人——“大洲居士”明代宰相赵贞吉挺身而出,通过一首感人肺腑、精彩至极的“明代重建法门寺真身宝塔倡议书”,号召当地百姓捐资修塔,这才延续了法门寺及真身宝塔的千年风采。毛小东表示,《大洲诗刻》的揭秘,不仅确认了法门寺大洲居士的真实身份就是明代宰相赵贞吉,而非以往学者所指的“痴僧”,同时对于研究明代法门寺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致仕回乡以诗言事重修古塔拯救名寺

      千年古刹法门寺真身宝塔。(记者李阳波摄)
       
      法门寺因供养佛骨真身舍利而建塔,因塔而成寺,唐宋时为皇家寺院,名震天下。可到了明代,却沦为民间寺院。特别是到了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1572年),法门寺的木塔坍塌毁坏,官府不济,财力有限,古刹一时陷入绝境。
       
      毛小东告诉记者,通过对《大洲诗刻》及相关人物的考证,其中的大洲居士无疑便是明朝内阁宰辅赵贞吉。当年(明隆庆四年至五年),他致仕回乡西蜀,途径凤翔府扶风县游历法门寺,看到宝塔崩塌,寺庙破败,他以诗言事,通过赞美痴僧劝缘重修宝塔,这才有了现在大家所看到的砖质宝塔的由来。而刚刚上任的扶风知县陈子需,以晚学自谦的敬重之心,将其诗作刻铭上石,这便是流传至今的《大洲诗刻》。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刻石呈长方形,青石质,残断数块,边长120厘米左右,上刻楷书65字。刻文如下:“法门寺,成住坏,空中忽起痴僧债,百尺铁锁挂肩筋,欲与如来增气概,增气概,尔毋苦,好待当年许玄度。西蜀大洲居士书。隆庆壬申春日知扶风事卿晚学陈子需上石。”
       
      刻石填补历史空白再现名辅书法风采
       

      《大洲诗刻》中赵贞吉书法与颜真卿书法比较。(记者李阳波摄)

      毛小东指出,赵贞吉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佛教居士,他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中进士,其后历任国子监司业事、左谕德兼监察御史、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赵贞吉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成为宰辅级的重臣。万历四年(公元1576)去世后,万历皇帝特别为之辍朝一日,并赠少保,谥文肃。
       
      “关于法门寺真身宝塔在明代隆庆年间的史料匮乏,现遗存的两则史料,过于简略单一。而《大洲诗刻》,以诗文记录了隆庆年间法门寺遭遇劫难,痴僧劝缘修塔的悲壮事迹,可谓是当时人,写当时事,具有一定真实性。再以勒石刻铭的形制流传至今,更具有实物资料的可靠性,有力的弥补了后人史料记载的不足。”毛小东认为,赵贞吉学识渊博,精于书法,他既汲取了颜真卿的厚实雄强,赵孟頫圆润流美,魏晋的潇洒飘逸,又在颜赵相对平正的基础上力追险绝,呈现出超拔俊逸的气度,实为一代书法大家。《大洲诗刻》除了史料价值,同时还为研究赵贞吉诗文和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实物素材,集名家大作、重要史料和书法艺术等为一体,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和文物价值。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