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有料历史 > 正文

琳琅满目/观铜镜 知兴替

2021-05-12 04:23: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唐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铜镜。\中国国家博物馆

  自古至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镜子,琳琅满目的铜镜,是古代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场馆,保存了大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铜镜。近代照相术的发明,显然来自镜子的启迪;镜子的反射原理,应用於汽车反光镜、光学、电子、数码科技等。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裏,存在大量关於镜子的语彙,如“前车之鉴”、“明镜高悬”、“大圆宝镜”等,镜子的话题常说常新。\胡安娜

  铜镜也称“鉴”。“监”字在西周早期金文裏,左边是一个人形睁大眼睛向下俯视,右边是一个容器;后期字形演变为,在半边的容器中加了一个“横”,代表内裏有水,可以反射照容。

  商周铜镜 天圆地方

  监、鉴、鑑,古文通用。鑑就是古时用以盛水或冰块的青铜大盆。古人低头探照,在水面或打磨较光滑的盆底可以照出面容,逐步演化为照形用具。鑑、镜,音近义同。清代学者徐灏解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鑑,古祗作坚,从皿以盛水也。其后範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鑑,声转为镜。”

  至今发现的我国古代最早的铜镜,是甘青地区距今约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铜镜。中原地区已发现的最早铜镜,在此五六百年后,为河南安阳殷墟晚期,共六件,青铜工艺已经炉火纯青。有明确出土地点的西周铜镜,现已发现十七件。

  殷墟妇好墓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女英雄妇好的墓地,出土的四面铜镜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十二中气太阳运动轨迹模拟的“七衡六间图”,一种是战国以前星象区域图式。两种图式均表达古代盖天观念,确立了中国铜镜圆形造型以像天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方形造型,形成铜镜天圆地方的整体寓意,并在汉代达於极致。

  揽镜骋怀 “中国大宁”

  镜子作为照面工具,本身带有私密性。魏晋作为追求唯美、张扬个性、抒发自我的时代,尤其如此。《晋书.王衍传》说此公常常愤世嫉俗,心中不平衡,在车中“揽镜自照”,对宰相王导说:你看我的目光,简直就是骑在牛背上。《晋书.王濛传》记载另一位美男子王濛,“美姿容,尝览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那得生如馨儿!’”这孩子近乎自恋,对着镜子叫着他爸爸王讷的表字说:“王文开,你怎麼生个如此甯馨儿!”

  但汉代人并不如此。一九五二年湖南长沙北郊伍家岭出土一面鎏金铜镜,镜背五十二字秦小篆铭文,其中有:“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裳)元吉,有纪刚(纲)”。镜主人揽镜骋怀,胸怀家国,祝愿祖国中国国泰民安,自己家族子孙日益昌盛。令人不由得对大汉雄风心生嚮往!这也是铭文裏较早出现“中国”一词的古器物之一。

  对镜理妆 儿女情长

  照容是镜子最基本功能之一。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彩绘持镜女立俑,出土於陕西长安县嘉里村裴氏小娘子墓。女立俑高三十厘米,头梳高髻,身着盛唐华衣,丰肉微骨,嫮目宜笑,右手持一件带柄铜镜。隋唐时期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自由平等,人们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唐人从小爱美,重视妆饰仪容。李商隐诗:“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小小孩童也对镜画眉。这也反映铜镜在唐人生活中已不可或缺。

  镜子除了照容,也作为定情信物,寄讬男女间爱慕、相思之情。唐朝白居易《感镜》诗:“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这位美人与白居易分别之时,将一面铜镜作为定情信物相赠。铜镜虽然在唐朝属常见用具,但毕竟是人家姑娘家随身使用。那时没有照片,赠镜如面,将自己小女儿心思化作小小铜镜,希望与郎君日日相见;同时也有为对方祈福辟邪、护佑平安之意。

  陕西安塞县王家湾一座夫妇合葬墓,出土一件昭明连弧纹铜镜。整面铜镜一分为二,一半放置於男主人头旁,一半放置於女主人头旁。这面铜镜也许是曾经见证二人山盟海誓、风雨同行的定情信物。后将带有美好回忆的铜镜一分为二,在夫妇死后随二人一同入土。夫妇将各持一半的铜镜,作为来世重逢的信物。唐朝孟棨《本事诗.情感》还记载夫妻“破镜重圆”故事,镜子牵动着多少悲欢离合。

  《旧唐书.魏征传》记载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可能是对镜子物理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最全面的认识。

  (本文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馆馆员。图片由作者提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