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有料历史 > 正文

古董在于真伪而非价钱

2021-09-15 04:27: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袁绍良将一批古书捐给浙江大学。图为宋刻本《资治通鉴纲目》(局部)。

  “九一八事变”后,袁涤庵拒任伪职,“那会儿他正好办煤矿,日本人来了,他不干了,就到北京西山隐居。”这期间,袁涤庵购地数千亩,从研究水果、种植农场,到文物收藏,皆有涉猎。

  近些年里,袁绍良将家里不少古书捐赠给内地相关机构,如将皇帝老师写的书信捐给故宫,珍本宋刻活字版《资治通鉴纲目》、元版《史记》赠与浙江大学。在他看来,文物是要救的,“文物很多就是国粹,如果不救的话,根本不会被当作文物。”

  袁绍良回忆,小时候,别人给他一块很好的玉,“有人说是战国的,有人说是汉代的,也有说是唐代的。我就问爸爸,‘这玉是汉代的还是三国的?’‘好不好?’‘多少钱?’‘这个贵还是那个贵?’父亲等客人走后,耐心跟我说明东西的价值和做人的品格,他说‘没出息,什么钱不钱,我只告诉你,好或不好。’”从父亲那里,袁绍良懂得了古董只在乎于真伪,而非价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