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西乡老街——承载几代人记忆的乡愁

2018-06-22 10:45:42大公网 作者:石华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乡老街(翻拍)


在这里,尝一下阿叔牛杂,透过卤煮的香气回想儿时的记忆;在这里,逛一下北帝古庙,透过门口的石狮子感悟历史的沧桑;在这里,看一下绮云书室,透过琅琅的读书声倾听西乡的人文气息。赏不尽的人生百态,看不够的西乡情怀。在每个西乡人心里,都有一段关于西乡老街的过眼云烟……
 
在北帝古庙内,一幅描绘百年前西乡老街的盛况图,彷佛将历史定格:巡抚塘、卖草街、石头街、出水巷、树下仔……这些西乡人曾经熟悉又亲切的地名,在画中立体呈现,犹如西乡版的清明上河图。据介绍,这幅画是香港同胞麦祥无偿提供,客居香江的他晚年思乡心切,根据儿时的记忆,通过水墨描绘出当年的老街。
 
百年老街百年私塾
 
时光易逝,沧海桑田,从低矮的平房到林立的高楼,西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唯一没有变的是,西乡河的水还是那么清澈,仍旧安静地在流淌,似在叙说流年旧事,又似在讲述今朝西乡繁华。步入老街,古风古韵扑面而来,置身其中,恍如穿越,青砖红窗,颇具岭南风味,与城市的喧嚣彻底隔绝。
 
绮云书室像个幽谷佳人,躲在西乡老街的深巷。这座由爱国港胞郑姚创建的书室,历史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作为深圳最大的私人书室,被专家称为“深圳的陈家祠”,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见证了风云激荡的岁月变迁。二○一六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马帐传经语入微而愈慎,程门立雪时虽久且犹恭。”书室上的对联,提醒着人们读书应有的态度。细品书室内一砖一瓦,一诗一画,感悟传承在时间深处的教育情怀,耳旁彷佛有书声回荡。这也就不难理解这里人才辈出,成为西乡文脉的根由了。
 
如今,书室经过重修,交由西乡小学保管使用,不仅面向西乡小学学生,还辐射当地社区居民以及基层干部,让书室的书声悠远流传。
 
儿时记忆儿时味道
 
金伟东,年逾四旬,作为西乡街道西乡社区书记的他,也是土生土长的西乡人,对老街的各个角落都有一份深情。
 
“西乡老街,是西乡起源与繁荣发展的见证,浓缩了每个人儿时的记忆。”金伟东告诉记者,当年西乡老街与隔壁的步行街是宝安最繁华的地方,有“深圳小东门”之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去东门逛街需要边防证,没有边防证的人无法跨过南头关,只能来此购物。
 
近年来,随着网上购物的冲击,一些实体店的生意受到冲击,但随着老街的改造,业态的提升,人文的挖掘,老街又渐渐恢复到昔日的繁荣。人群往来,熙熙攘攘。流淌着的是城市的活力,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阿叔牛杂,是一间北帝古庙旁不足六平方米的小店,但每天生意火爆,不少港人周末专程赶回老街,就是为了一口牛杂和一碗猪红汤。阿叔本姓梁,九十年代,从江门来到深圳开了这家牛杂店。“只要是西乡本地人,大多都吃过我的牛杂,三十年来口味从来没有变过。一些本地人移居香港後,只要回来还会尝尝这里的味道。”
 
老街上的铨利老饼家,金伟东也不知道开了多少年,据街坊说至少有五十年,历经三代传人。在他的记忆里,这家饼店的嫁女饼是它的特色。“以前本地人办婚礼都用这家的礼饼,叫嫁女饼。红色的龙凤包装看着就很喜庆,现在深圳这种传统的老饼家已经很少了。”
 
此外,烧鹅、煎堆、客家茶果、特色糕点、甜品、凤爪、丸子……在西乡老街,只要你用心寻找,这些传统的、具有西乡特色的菜肴一定会勾起你的往日时光。
 
三月三庙会传承500年
 
北帝古庙位於西乡老街,这座建於明朝万历年间的古庙,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内奉北方真天精武玄天上帝,长期以来为西乡百姓信仰崇拜,素来香火鼎盛。
 
北帝既然属於北方的神灵,为何地处南方的广东人对於北帝诞异常重视呢?据介绍,北帝虽然是管辖北方,但是它同时又管水,是水神。广东多水乡,常常有水患,故此信奉北帝,祈求风调雨顺。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便是北帝诞,作为深圳市最隆重、最热闹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西乡北帝古庙“三月三”庙会始於明朝万历年间,距今有近五百年历史。醒狮麒麟、飘色表演、看粤剧表演等形式,更是为庙会打上了独特的西乡印记。
 
隆重的出位仪式、目不暇接的大巡游、回味无穷的大盆菜……从西乡公园到真理街,从巡抚街经过西乡步行街再折回,这条1.1公里的民俗“大片”展映场,每年都是西乡民间文化的重头戏。
 
每年三月三,不少港澳同胞都会回到老街,参与巡游表演。时代在变,岁月神偷“偷”走了繁华的外衣,但“偷”不走老街坊对西乡老城的记忆。
 
王来任西乡人为他立庙
 
与西乡老街相连的是一条巡抚街,两街交汇处有座“王大中丞祠”,大门两侧刻有石联:“巡粤表孤忠,耿耿丹心,奏牍两章留史册;抚民留善政,元元赤子,讴思万载仰旌常”。这“王大中丞”是谁?为何让百姓世代崇拜?说起来,与深圳古代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关。
 
清康熙年间,朝廷将东南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将沿海一带造成无人区,以打击郑成功的海上武装力量。迁界使新安县受害不小,从南澳、大鹏、葵涌、香港离岛到南头、西乡、沙井、松岗的海岸线,全县人口被迁三分之二,新安县是个鱼盐之县,渔业、盐业顿遭致命打击。
 
广东巡抚王来任看到流民颠沛流离,冒死写下《展界复乡疏》,力陈迁界之害,最终他因拒迁边民被罢官还京。康熙八年,朝廷下令复界,恢复新安县,并以优惠的招垦政策,吸引大批客家人迁入,推动了深圳东部地区经济、文化迅速恢复和发展。而王来任却因操劳过度病终。
 
消息传来,新安人痛哭不已,为怀念巡抚恩德,纷纷建祠立庙祭祀。王来任不是西乡本地人,在西乡也没有子嗣,但百姓自发捐资建祠庙,即“王大中丞祠”,俗称“巡抚庙”。
 
如今,西乡的王大中丞祠是深港两地仅存的一处用以纪念王来任的纪念性祠堂。
 
郑毓秀中国首位女博士
 
提到西乡的名人,不得不提郑毓秀。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博士、中国第一位女律师。郑毓秀一生从事妇女解放运动,在民国建立初期,作为起草民法的委员之一,将妇女婚姻自主权利第一次写进了法律条文之中。而郑毓秀正是西乡本地人。
 
郑毓秀的祖父郑姚,正是绮云书室的建造者,当年郑姚依靠经营庞大的产业集团富甲一方,在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均累积了数量不菲的财富。生於大户人家的郑毓秀,在绮云书室完成启蒙教育,後在北京入读新式学堂。十四岁东渡日本求学,十五岁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为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志士。
 
性格从小叛逆的郑毓秀置生死度外,并参与刺杀袁世凯和清廷大臣良弼;後来,郑毓秀远去巴黎求学,成为中国第一位法学女博士。在法国期间,郑毓秀演绎了一生中最出名的传奇——“枪与玫瑰”。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这次和会内容非常不利於中国。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七日晚上,三百多名留法学生和华工包围了中国首席代表陆徵祥的下榻地,要求他不要在和约上签字。郑毓秀被推举为代表与陆徵祥谈判,她急中生智,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顶住陆徵祥说:“你要签字,我就用这枪杀了你。”陆徵祥最终没去凡尔赛宫签字,保留了中国政府收回山东的权利。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十六日,一代传奇女性郑毓秀病逝於美国洛杉矶,终年六十八岁。她的外孙女,同年出生在香港,叫做杨盼盼,在八三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穆念慈,红遍中国,此後在其他电视剧中也留下了很好的声誉。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