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纺织龙”表演拉开夏日手作活动的序幕
【大公报讯】记者谢敏娴、实习记者王凤思报道:炎炎夏日,将於明年春季正式开幕的南丰纱厂(The Mills)又有新搞作,旗下的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CHAT六厂)即日起至八月十九日举行其首个前奏活动“盛夏手作:来建纺织村”夏日共学月,以“来製作”、“来体验”“来分享”和“来睇戏”为主题举办一系列工作坊、艺术家讲座、电影放映、分享会及互动体验等活动,启发街坊发掘纺、织、染的乐趣,探索香港纺纱工业的历史故事。
舞动35米“纺织龙”
是次活动於日前开幕。日本艺术家田口行弘与本地火龙製作师傅吴江南、数十位荃湾街坊和学生一同舞动一条全长约三十五米的“纺织龙”,气氛热闹,为夏日活动拉开序幕。南丰纱厂创办人张添琳致辞时表示,经过四年的改造,六厂第一次以全新面貌展示公众,它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运作,可说是见证香港纺织工业的黄金岁月,而历史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与城市的身份、环境及发展息息相关;互相学习、创造和合作正是南丰纱厂设计和保育计劃的理念。
“纺织龙”是由旅居德国柏林的田口行弘策劃,灵感来自香港传统火龙,历时近三个月。龙头本身为田口行弘自製的手工纺织机;龙身则由三十五个不同大小的立方体组成,由逾六百名公众用回收布料及竹筐合力编织而成。他说,舞龙是中国传统文化活动,而编织有很悠久的历史,希望透过分享让更多人认识纺织及舞龙,“纺织龙”将作为六厂的永久收藏。
开幕当日,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副署长(文化)吴志华亦专程来捧场。他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此前就有接触六厂,很支持他们的活化计劃,乐见发展商将物业、空间用作文化艺术和公众教育。吴志华续说:“六厂保留原有建筑物的特色和家族纺织传统,与本地很多艺术家和设计师联手举办文艺活动,让小朋友及公众可通过织染工作坊、阅读角、展览等认识织造文化和产业历史;之後还将给予年轻人在此创业,为他们提供从事文创业的机会,这样的理念很好。”
“刺繡花园”展爱心
夏日活动期间,六厂化身为独一无二的“纺织村”,多家本地设计及手作团队準备了互动“纺织村屋”及工作坊,让公众亲身体验纺织创作。香港设计师品牌“巨人染”由两位八十後年轻人Josh及Siu组成,情侣档对紮染工艺充满热诚。Siu表示,今次用了八十五米的布营造“蓝洞月”的主题,教授大家用天然的植物作染料染布及紮染技法,让大小朋友体验在布上创作。
市民Voila及其朋友叶太分别专程从粉岭和佐敦道来参加当日开幕式,并在“刺繡花园”区体验刺繡。Voila告诉记者,她是第一次做刺繡,一个多月前就在报纸睇到六厂的夏日活动,本身很喜欢architecture(建筑)和handcraft(手作)。她现场在白色小手巾手绘了一隻鳄鱼,再一针一线刺繡,并计劃将成品缝上布袋。Voila笑说:“平时都会用针线缝缝补补,但这样的刺繡让我找回小时候的做手工回忆,之後会再来参加其他工作坊。”年逾七十岁的叶太则繡上爱孙Sam的名字和爱心,打算将成品送给孙子,满眼笑意。
在巨人染的“蓝洞月”装置摊位前多次打卡留影的伍小姐表示,她之前在Facebook看到开幕活动,也特地从乌溪沙过来参观,以前经常路过南丰纱厂,见证香港纺织业的兴旺与式微,幸而这个地方得以保留并活化成为文艺空间,借这些活动将纺织历史传授给年轻一代,很有意思。
CHAT六厂位於荃湾白田坝街45号南丰纱厂(逢周三至周日开放)。更多活动详情可电三九七九二三○一,或浏览网页:www.mill6chat.org。
图片:实习记者王凤思、记者谢敏娴摄